最近,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就湖南衡阳大学生李某借用同学信息,在校园贷20多个平台上借款110多万等系列诈骗案进行了深度报道,一时之间,校园贷再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针对上述现象,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兰表示,“大学生金融信息安全教育急需加强”,建议高校开设相应课程,避免骗子和不法平台乘虚而入。
“从宏观环境看,个人信息泄露屡禁不止,成为滋生网络、电信诈骗的温床,加之诈骗分子精心编织骗局,公安系统打击难度大。从外部环境看,很多高校院所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未认识到信息安全教育对学校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课程,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王小兰说。
大学生是一个有消费刚需却又缺乏消费能力的群体,互金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和解决了大学生的这一需求。尽管当前“校园贷”市场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仍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就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禁了之。
业内人士认为,校园金融有着积极的作用,适度的资金供给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投资自我提升的目标。而这就需要借贷平台掌握校园贷的服务方向和大学生贷款额度的问题。
从群体内部看,大学生群体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差,因自身原因引起的信息安全事件占了很大比例,有些大学生甚至主动把个人重要身份信息、财产信息泄露或出售给他人。针对上述问题,王小兰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是安全课程进校园。王小兰建议,从高中阶段开始,开设“金融知识与消费观”课程。过往教育过多关注智育培训,缺少德育、美育包括财商、情商等方面培养。因此,有必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向学生持续不断地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合理的理财方式,以及合理、科学的消费观。
其次要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金融、网络知识讲座,普及各类诈骗陷阱的防范措施,或由校方和企业联合发起“金融知识学习周”活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企业以及监管部门,通过不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走出校门进入金融、网络安全行业一线,了解前沿动态、观摩风险防范的实战场景。
再次,设立“校园金融信息安全日”。当前,与大学生有关的金融、网络诈骗正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只有依靠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将风险最低。王小兰建议由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牵头设立“校园金融信息安全日”,联合传统媒体、微博微信自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金融信息安全知识,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并重点曝光涉案机构和个人,对不法分子形成舆论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