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银行业界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表示,“商业银行要主动承担职责,建立大学生的资信和承债评级模型”,使校园贷成为放心贷。为此他建议,商业银行要建立大学生资信和承债评级模型,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高校消费金融产品。
校园贷乱象与商业银行的缺位有关
校园贷的出现,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消费刚需,有的学生更通过校园贷实现创业梦想,其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目共睹。不过也应看到,部分平台在放贷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之处,例如审核不严、恶意引导过度消费等等。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畸形发展现象,甚至恶性事件。
“校园贷乱象的产生,与商业银行在高校学生商业性贷款服务中的缺位有一定关系。由于当前相关监管政策过于审慎,缺乏指引,商业银行又缺乏动力,导致目前商业银行对大学生商业贷款服务缺失,而社会上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校园贷市场。这些平台更多考虑经济效益而非社会责任,出现高利贷、恶意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等乱象。”许罗德说。
作为银行业监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指出,银监会及银行业对违规校园贷制造的乱象负有责任。“一是银监会牵头治理网络信贷治理,是非法集资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二是现有银行业对大学生等群体的服务缺位。”
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许罗德就曾提出,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应具备普惠性。对于校园贷不能简单草率地“一刀切”,但商业银行需要主动“补位”,在提供大学生金融服务方面,扮演主要角色。
强化商业银行在校园金融服务中的作用,这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次谈及这个问题。在今年3月29日银监会联合团中央、教育部共同主办的2017年“送金融知识进校园”现场推进会上,中央金融团工委主要负责人陈琳指出,要多渠道多形式汇聚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维护安全和谐的校园金融环境;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宋来也表示,有效遏制校园金融风险,需要鼓励和支持合规的金融企业进入校园,为广大学生提供正规的金融服务,引导学生学会理性金融消费。
商业银行要建立大学生资信和承债评级模型
根据此次监管部门的最新表态,商业银行要像“研究扶贫贷款”一样开发大学生助学贷款。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许罗德建议,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一个指导性意见,明确商业银行在学生贷款中的主体地位;而后,商业银行要开发有针对性的高校消费金融产品,合理设置消费信贷额度和利率,使这些产品符合普惠金融属性。
“商业银行要建立以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为基础的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体系,并联合消费品及消费服务供应商,共同开发‘商品+金融’或‘服务+金融’的嵌入式的场景消费金融模式。”另外,依托自身的风控体系,商业银行要建立大学生资信和承债评级模型。
许罗德还特别提到,推进健康合理的校园信贷服务,一定得是“两条腿走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应该担当主力军,但是市场化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是必要的补充。“对于市场化机构来说,开展高校消费金融业务除了需要资格准入(包括风控能力和合规销售等),还应尽量减少学生的现金类消费信贷使用,以抑制非理性消费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