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卖保险的”吗?保险一线营销人员被外界俗称为“卖保险的”,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697.45万人。
保险营销员数量两年翻番
保险公司招聘是市面上最活跃的一类。华商报记者昨日在百度上搜索西安地区的“保险招聘”,显示最新招聘有8.69万条,远超证券、银行等金融行业,后两者均未超过3万条。从一些招聘网站的链接来看,保险行业需求最大的职位集中在“客户服务专员”和“保险业务销售”。同时还有专职招聘营销员的岗位。记者与其中一个“保险招聘专员”电话联系,对方表示,他主要是给某寿险公司西安分公司招业务员,他每月底薪1500元,每招到一人就有提成奖励。昨日,在西安市人才市场,有三位招聘者过来询问记者,其中有两位都是招保险营销员。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增员势头从前年就开始加快,招人和“抢人”需求也比以前更强烈。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保险营销员达697.45万人,比年初增长40.17万人。而在2015年6月末,当时统计的保险代理人员378.3万人,不到两年已增长1.8倍。
当然保险业从业队伍迅速壮大并非偶然。在一家财险公司陕西分公司任职的崔先生介绍,201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以后,营销员准入权由监管层下放至保险公司,让更多人有机会从事保险销售工作。
月入百万在管理层也不多见
去年全国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同期仅有9个省份的年度GDP总量超过3万亿,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可见一斑,所以也常有:“兼职卖保险月入过万”、“经纪人躺着挣钱月入20万”、“最牛保险营销员月入百万,交税30万”这样的消息。
另一方面,有关保险销售员收入低、要求改革的呼声持续高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调侃说法:“金融三大板块:银行、证券和保险大概相当于少林、武当和丐帮。”
那么究竟哪类说法更靠谱呢?崔先生告诉记者,和其他注重销售业绩的行业一样,保险营销行业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销售人员的收入主要看业绩提成,管理团队的收入规则是级别越高、团队越多、增员越多,津贴越高;部分高级别的管理岗位,管理津贴可能会占到收入的60%以上。不过各公司管理制度不同,有的营销员除了交个税还要承担其他税费,这对佣金收入可能会有影响。
在A股上市的险企年报有一定参考。华商报记者在中国平安年报中看到,去年代理人人均每月实现首年规模保费7821元,每月人均收入6016元;中国太保营销员月人均产能5084元;新华保险月均人均综合产能5798元。据本地资深投行人士哈立新透露,营销员薪酬也可能计入企业其他成本费用中,并不一定在薪酬体系中出现,“靠提成月入百万有可能,但是几率可能不高。”
另据Wind资讯数据,“月入百万”在保险行业的发生概率,在各公司高管中也不多见。在A股四大险企去年管理层报酬中,只有中国平安原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常务副总经理陈心颖、执行董事李源祥等三位高管的年薪达到千万级别(平均月入达到或接近百万元),其他高管的年薪大部分在六位数、七位数。
“人海战术”导致离职率偏高
近两年来,保险公司的营销员规模迅速扩张,行业营收的“盘子”也是越做越大。不过对各险企来说,如何提升员工留存率、提高队伍产能仍然是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去年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新人留存率仍是整个保险营销行业的难题。另有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保险营销员大进大出现象严重,某些险种的员工年度流失率超过一半以上,由于流失率高,一些保险公司也成了招聘网站的主要客户。
从保险行业协会的调查结果看,有43.52%的营销从业者认为流动率高;同时有23.97%的从业者认为与保险公司的关系不稳定,缺乏归属感;18.31%的从业者认为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偏低且不稳定;还有18.64%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地位低、导致职业认同度不高。
“保险行业的优势是现金流来得快,资产积累迅速,但是人均创利不如银行和证券业。”哈立新认为,大型险企在收入方面可以和银行一搏,但在可投资资产方面和银行不是一个数量级,“人均创利有限的条件下无法给出非常高的整体人均薪酬。”
保险专业律师李滨表示,离职率高带来的另一个不利影响是客户跟踪服务的不确定、投保理赔流程效率和体验糟糕,而行业服务质量也常年被诟病。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内保险业奉行的“人海战术”未变,未来营销员仍将保持一定增速,但高增员率也伴随着高离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