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保监会密集祭出监管“红牌”,前三季度还火热的险资举牌大战迅速进入“冰河时期”。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收紧,今年一季度险资在二级市场增持的速度明显放慢,130家公司遭到险资减持。泰康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天安财产保险和华夏人寿保险的减持力度最大,上述四家保险公司今年前三个月净减持的证券数量均超过20个。
前海人寿错失雄安板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一季度末,险资现身于532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合计持股728.4亿股,持股市值达1.13万亿元,比2016年第四季度增加3.77%。
其中,今年一季度新进103只个股,增持100只个股,减持130只个股。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表示,2017年第一季度,保险机构直接入市持股市值超过万亿,比2016年第四季度增加424.61亿元,增幅为3.77%。不过若剔除中国人寿集团所持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平安银行这两个因素,2017年第一季度险资持股市值为5900.97亿元,比2016年第四季度减少20.83亿元,降幅为0.35%,显示险资在今年一季度放慢了进军A股的脚步。
部分前期作风激进的保险机构一季度迅速调整,在监管“紧箍咒”下,开始快速收缩战线。以前海人寿为例,今年一季度其退出3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分别是厦门港务、冀东水泥和中国建筑。另外,前海人寿还减持了9只个股,包括华发股份、众生药业、金隅股份、环旭电子、国信证券、山东高速、广弘控股、深纺织A、大商股份。
中国建筑4月26日晚间公布了2017年一季报,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安邦依旧稳坐第二大股东的宝座,安邦资产共赢3号持有30亿股,占总股本比例的10%。而原先在第三大流通股东位置的前海人寿则从前十大股东的名单中“消失”了。
冀东水泥的情况也如出一辙,4月20日一季报显示,自2015年三季末即持有1040.28万股,占比0.77%的前海人寿-华泰组合,已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前海人寿的一季度的离开,也错失了部分个股的暴涨,如冀东水泥和金隅股份,今年4月份在雄安题材的刺激下,两只概念股一路过关斩将,前者连续拉出6个涨停板,后者则达到了7个。
“去年四季度以来,保监会多次强调保险姓保,监管层层加码,部分保险公司如安邦、前海、恒大由于操作不规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处罚。这对市场形成震慑效应,因此一季度险资的操作逐步恢复了理性,类似于去年那种与大股东争股权,对上市公司经营进行干预的情况逐渐消失。接下来险资要真正做到价值投资,成为二级市场的稳定器。”华南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季度权益类投资较年初下滑
随着权益类投资放慢脚步,险资一季度的运用平均收益率增速放缓,调结构和增业绩的压力浮现。5月3日,保监会公布一季度保险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保险业务增速有所放缓,险资运用平均收益率仅有1.3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1.79万亿元,较年初下滑133.79亿元。
招商证券表示,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占比减少,一方面由于短期之内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倾向于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另一方面,保监会近期对保险资金的监管不断加强。
“5月7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要求加强机构股权监管,加强对股东增资、股权转让的审查力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严格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坚持去杠杆、去嵌套、去通道导向,从严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各类金融产品。该项《通知》的威力不小,会对某些存留在股市的保险资金形成约束。届时监管措施全部落地之后,部分保险资金可能会退出股市,对股市的流动性形成进一步的压力。”招商证券表示。
二级市场投资被限制,险资逐步在实体经济找出路,目前已有部分保险公司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项目、农业脱贫攻坚等方式参与其中。
如去年10月份中国太平保险旗下子公司太平投资参与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PPP项目,投资约1.5亿。
“既然保险业姓保,保险资金的投资就要更安全,未来险资将更多关注长期稳定收益的政府主持的大型项目,包括大型基建项目,如地铁、公路及与民生相关的有政府背书的项目等。”广东保险行业协会宣传规划部主任裴小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