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为整治车险市场乱象,保监会日前向各财险下发《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新快报记者昨日从多家险企处证实此事。据了解,险企为抢占市场份额,向代理渠道支付高额手续费,然后在会计账目上以“会议费”“咨询费”等方式消化由此引起的经营成本。此次《通知》主要针对的就是险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业内人士指出,险企在当前车险理赔环节中处于信息弱势方,仅针对险企一方进行整改难以改变长久以来的乱象局面。
代理渠道有“大”有“小”
“公司内部确实收到文件了,从集团总部到子公司层面,都对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进行高度重视。”安联财险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广州某财险公司也回应新快报记者“《通知》是收到了,公司内部会根据文件要求进行查漏补缺。但因话题敏感,不方便过多回应。”而截至记者发稿,平安财险、人保财险与太平财险等一些险企尚未有回复。
据了解,目前车险客户资源多为代理商所掌握,处境被动的险企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以“手续费”等名目抢占代理渠道。《通知》剑指的“乱象”行为,主要是指车险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拼规模,不惜向代理渠道支付高额手续费等不正当竞争现象。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此类行业乱象并不少见,代理渠道还有“大”“小”之别。对于直接接触车主的汽车服务商,包括4S店、汽车美容店、零配件销售商等,是“小的”代理渠道。“这些渠道具有丰富的车主信息流,车险多通过此进行销售,如4S店在车主买车时一起搭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代理商同时代理多家车险产品,究竟向客户推荐哪家车险产品,就看保险公司给予的手续费高低了。
而“大的”代理渠道,多是公估公司等提供事故审核和保险代理的中间商。“抬高运营成本,险企肯定是不希望的。但问题在于,险企内部的审核人员,或者是专门为事故审核的公估公司,往往会和汽车服务商私下串通,以职务身份谋取个人私利。”对此,《通知》指出,财险公司不得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如通过提高零配件价格、故意扩大事故损失或增加保险理赔支出,进行不当利益输送。
险企虚构项目消化成本
据相关人士透露,车险佣金目前占保费五六成,甚至更高。这无疑会提升险企成本。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车险保费增速仅6.6%,低于去年同期的8%。保费收入前十名险企中有3家亏损,第11名至第30名的20家险企有18家亏损。
成本压力下,险企只有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费用套取或弥补。
《通知》指出,险企不能虚列“会议费”、“宣传费”、“广告费”、“咨询费”与“服务费”等方式套取费用。不得将与车险销售收入或保单销售数量挂钩的费用计入“宣传费”、“广告费”、“咨询费”、“服务费”、“技术服务费”等其他科目。《通知》还提到,还有险企将费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险种、不同分支机构之间进行调节,导致财务数据失真,甚至会出现拖赔惜赔,甚至是无理拒赔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现象。
《通知》表示,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将采取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新业务,甚至是吊销业务许可证、撤销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等措施进行处罚。
引入第三方维修透明化
某财险负责人直言,乱象行为在于险企一味追求保费规模,“以保费论英雄”的经营思路。
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本质原因是险企信息不对称,弱势情况下不得已之举。“车险出险后的理赔,包括事故理赔审核情况,还有汽车零配件价格信息,险企处于信息劣势方。以利益输送讨好渠道商,也是无奈之举。”
目前,汽车中间商和车主合谋骗保事件还时有发生。“有时只需更换一个零部件,但车主和中间商开出的证明要换掉整个车轴,这些都需要保险公司兜底。”该人士表示,在理赔环节引入具有汽修数据沉淀的第三方电商平台,通过维修厂认证标准,共享维修数据平台,做到三方透明化,为车主和险企获得更多知情权,目前中间商主导的格局或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