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传统金融服务业的痛点和难点在应用新技术后找到了突破口,科技已成为变革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发展的新动能。”上海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在2017上海国际保险论坛上说,“保险业往往能最快适应技术革命。”
近年来,新科技的应用极大释放了保险业发展潜能,也带来了不小挑战。一般地,产险保障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寿险保障生老病死残给人带来的风险。新科技使风险的形态和时间分布发生重大变化,给“管理风险、转嫁风险”的保险业出了一道难题。该如何破题?
解决旧痛点
上海率先给出了解题思路。裴光告诉记者:“上海保险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上海保交所联合9家保险机构成功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验证,致力于解决保险业在征信方面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上海保监局运用‘互联网+平台’,推出保险专业中介股权信息登记系统,打通与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通道,解决了传统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监管难、不透明’的问题。”
与此同时,上海保险业依托大数据和GIS技术,首创上海水灾风险地图、城市道路风险地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首推车险快处易赔手机客户端业务,对接上海市消防物联网平台推出火灾公众责任险新模式,创新上海特大城市综合治理模式。
“这些探索为上海保险业创新运用新科技打开局面,积累经验。”在裴光看来,上海保险业要实现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目标,就必须站在新前沿,掌握新科技,发现新动能。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良洵就新科技在保险业的应用得出两个结论:首先,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前,保险产品的定价、风险控制、风险筛选都是基于这种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利用新科技,改造自身系统,提升服务,控制风险。
其次,全球保险公司在新科技上的投入激增。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保险公司在纯粹技术上投入了170个项目,和前年相比增加了40%,主要涉及大数据、车联网、基因检测等。
为什么保险公司会去投科技项目?
史良洵分析,这些新科技与保险产品设计、风险厘定息息相关。按照这个趋势,未来,不少保险公司甚至可能成为科技公司。
车险遇危机
大西洋再保险公司北亚区总监谢哲强对新科技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指出:“新科技的发展,比如区块链,可以帮助我们改造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但也会带来全新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仅是针对客户,可能连保险公司自己都不了解。”
“以自动驾驶物联技术为例,从根本上会给车险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可能导致车险市场入不敷出。”谢哲强认为,风险管理是保险业的核心价值。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如何认知新风险,加强产品创新,利用保险的资本实力和专业技术把客户的可保风险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上,才能真正体现保险的价值。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资料显示,到2035年,一年内可以卖出12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等于770亿美元。
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可能就不需要购买车险了,这是真的吗?
史良洵并不这么认为:“至少,无人驾驶技术不会这么快出现。”
大西洋再保险公司责任险临分业务核保人黄筱薇则指出,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是大势所趋,问题是谁将成为第一个拥有这项技术的人。但无论是谁,大家都已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
那么,无人驾驶技术会对车险格局会产生哪些影响?
黄筱薇说,无人驾驶汽车就不需要司机,美国将会有400万司机失业,这些司机包括了出租车司机、货车司机、物流、巴士、私人司机等。“简单说,这关系到意外险、医药险、雇主责任险,这些保费规模都会有所下降,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买保险了。”黄筱薇进一步指出,根据第三方统计,在英国,十大交通意外的原因全部是人为因素,排在第一的是驾驶员未仔细观察,排在第二的是司机未能正确判断其他车的路径和速度,“如果采用了无人驾驶技术,这些问题可能都不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将会像“漏斗”一样,损失整整7000亿美元的保费。其中,最大部分来自于车险。目前,全球车险占产险的46%,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达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