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险”等多款不合规险种仍获第三方网销保险平台“顶风”强推,业内人士坦言只是命名方式抢眼球
“防小三险”、“股票跌停险”、“吃货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披着时尚外衣的新奇险种层出不穷。对此,保监会开始严加监控,这一现象很快得到了扼制。不过,目前来看,“奇葩险”并未绝迹。
保监会稽查局近日在保险行业内部通报了六起典型互联网风险案例,包括出售“奇葩险”在内的第三方网销保险平台不规范行为便是其一。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被点名多次的“奇葩险”目前仍有多家第三方平台在售,仅在去哪儿平台上就有7款在售,其中5款为太平财险产品。对此,太平财险回应称,将按照监管要求对产品下架,预计在本周一会全部下架完。
新快报记者 余世鹏
结婚可“获赔”?结婚险热卖
新快报记者发现,一打开去哪儿平台保险频道,便看到“结婚也能买保险,赢5999元”的宣传语被放在推广栏首页。而打开保险频道全部产品列表,可看到“太平至尊结婚10999”赫然位于置顶位置。
据介绍,这款价格299元的“太平结婚险”包含一万元的意外身故金与5999元的“结婚祝福金”,后者的“赔付条件”是“在投保后的第3年至第10年与指定的‘心上人’结婚”。
这款产品还有599元版本的“至尊结婚险”。差异在于,“至尊结婚险”的“结婚祝福金”由5999元上升到10999元,但1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障金维持不变。
安心保险的“恋爱险”也在一些网络购物平台上有售:99元是最低价格,若在“3年后至13年期间结婚”,便可得到1999元的“结婚祝福金”;此外还有495元、131.4元与520元三款,所对应的“结婚祝福金”分别为9555元、2682元与10000元。
此外,第三方平台上还可见到太平财险的“鞭炮意外险”、“熊孩子险”与“见义勇为险”,华安保险的“见义勇为险”与“吃货无忧险”,平安产险、国寿财险与中意财险的“熊孩子险”,史带财险的“小梦想家意外险”等多款产品。
非补偿损失保险产品皆为违规
新快报记者从太平财险处获悉,上述“结婚险”是太平财险深圳分公司与去哪儿的合作产品,“产品初衷是对婚姻的美好祝福,且一直卖得很低调,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没做过推广。”
某家不愿具名的险企人士则对新快报记者说,虽然“结婚险”不是雪中送炭,但算是对“结婚成本”的一种补偿,比如“婚礼筹备”“预订酒店与酒席”等。
不过,监管对这类产品一直有所约束。早在2014年,保监会勒令安诚保险下架“世界杯遗憾保险”。从今年1月1日起,保监会正式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 品开发指引》(下称《指引》),指出产品开发要遵循“损失补偿”原则,且禁止开发“不会造成被保险人实际损失”的产品。
在前述产品人士看来,“结婚险”并不符合“损失补偿”原则。“按正常逻辑,恋爱失败获赔还稍有道理。但若反过来,把成功结婚当作获赔条件,明显有违损失补 偿原则。”该产品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解释,“结婚本身会否让双方遭受损失,在法律上就无法确定,损失补偿就更无从谈起。”
C
普通意外险换个马甲抢眼球
除结婚险外,其他产品则在命名规则与宣传力度上有所谓越位。
保监会在通报案例时明确,第三方平台不合规的问题包括产品名称存在合规风险。部分保险产品在宣传、销售时用词颇为吸引眼球,如“结婚保险”、“退房保 险”、“扶老人险”、“熊孩子保险”等,其实质仍为意外险、责任保险等险种。这些被随意简化名称的保险产品,不仅其定名方式不符合监管规定,而且存在歧义 或误导,极易引发消费纠纷。
《指引》也指出,名称可增加个性化称号,但不得使用具有炒作性质的词汇。
上述产品人士指出,“熊孩子险”“鞭炮险”与“见义勇为险”等产品,本质上多是意外险和责任险的组合。但是,“之所以受到监管约束,是因为在宣传时走偏了。”
比如,史带财险的“小梦想家”意外险,是由意外伤害与医疗为主险,加上四个附加险(食物中毒、意外伤害医疗扩展、救护车费用与绑架及非法拘禁慰问)的组合 产品。另外,无论是“活雷锋的风险保障”的“见义勇为险”,还是号称“童心未泯的专属保障”的“鞭炮意外险”,其保障范围其实都是传统的“意外身故、残 疾”与“意外医疗”。
回应
平台:产品都是保险公司的 险企:推广页面平台说了算
据保监会此前内部通报案例显示,部分第三方平台承保过于简单,却未经险企核查程序。比如,去哪儿网上的上述产品,只需简单扫描二维码,输入投保人和“心上 人”的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投保。但投保过程未经险企核保,且免责条款等重要信息,也没有在明显位置上进行说明或告知。
另外,去哪儿个别产品的宣传信息与条款内容不符。比如,“太平熊孩子”险作为一款组合产品,为“学生、幼儿人身意外伤害险”(主险)+“学生、幼儿意外伤 害医疗费用险”(附加险1)+“监护人责任保险”(附加险2)组成。但在宣传页上,附加条款被叠放在主险后面,如果消费者不注意看,几乎找不到附加险条 款。而“太平见义勇为险”保障范围包括意外身故与意外医疗,但条款只指明“人身意外伤害险”(去哪儿网专属产品),并没见到与“意外医疗”的相关条款。
更为明显的是“太平鞭炮意外险”。去哪儿上该产品保障为意外身故(主险)+意外医疗(附加险)。但点开条款链接一看,却是“意外伤害”+“附加扩展结婚蜜月旅行费用”,且“鞭炮”二字也无从发现。
针对上述问题,去哪儿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我们没有资质开发保险产品,产品都是保险公司的。”但至于条款内容不符问题,去哪儿则以“该话题不适合 接受采访”为由而没给出答复。但是,记者在8月4日下午再次查阅时却发现,“太平鞭炮意外险”的产品条款已被更正。
太平财险方则回应称,“产品条款是我们的,但展示页面则是由‘去哪儿’负责,我们没法监控到信息问题。”另外,“我们会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产品下架处理,预计在周一(8月7日)会全部下架。”
警惕移动端“被投保”
消费提示
虽然随着监管深入,奇葩产品会越来越少。但第三方平台的保险产品销售,会持续存在。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尤其要警惕“被投保”行为。
“热门平台本身就有客户信息,为把购买体验做到极致,平台就简化购买场景,有时只要你不点‘否’,都默认你买了。”上述产品人士指出,平台的策略是“用最快的速度让客户购买,若个别客户发现‘被购买’,则对此进行退款,毕竟是少数。”
对此,广东保监局相关人士则指出,消费者要坚持自主消费。首要问题就是问自己:“我是否需要保险为我分担风险?”其次,要看清合同性质与责任范围(保险责 任、除外责任、特别约定)、缴费要求(一共缴多少年、年缴多少)、退保规定(退保损失、现金价值、犹豫期)等相关信息,做到心里有数再投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