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等做了重大的部署,强调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瑞士再保险中国区总裁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东辉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办的中国保险大讲堂上表示,保险的核心功能是负债管理,也只有站在负债这边,保险业的独特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同时保险可以通过大数法则体现杠杆的放大效益。二者缺一不可。
但他认为目前中国保险业对于这个问题还并未完全达成共识,因此建议统计应公布保险损失占经济损失比例、保额占GDP之比等,关注保险行业在应对危机时的赔付与起到的作用,引导保险行业回归本源。
陈东辉在演讲中解答了保险行业热议的九个问题。其中详解了巴菲特模型。业界都知道浮存金是巴菲特模型的核心概念,但对于其原话的本身意思却模糊理解。陈东辉分析,巴菲特喜欢的保险行业没有成本的浮存金,实质上是由于产险产品不需要向客户承诺返还投资回报,因此只要承保不亏损,浮存金就是没有成本的融资,可以赚取投资收益。
“其实巴菲特讲了一个先决条件,需要一个无成本的浮存金,所以只能是产险。另外即使是做产险,承保必须要赚钱,这样的话现金流才是没有成本。”陈东辉分析“通过保险圈钱再做投资,之后除掉融资成本变成利润,这并不是巴菲特模式。巴菲特模式是把保险行业经营到一个非常优秀的状态,承保不亏损,从而其可以放心地投资,获得真正稳定的收益。”
陈东辉认为,保险行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经营主体的短期行为和保险业务的长期特征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考虑短期利润,风险就来了,什么时候比较耐心地从一个长期的观点来看业务,经营一家公司,风险就不会来了。
以下为陈东辉先生发言纪要: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保险姓保”?
在监管层明确“保险姓保”之前,行业对于这个问题就已有讨论,目前答案已经揭晓,我们今天再来审视一下这个命题,到底什么叫保险姓保。保险有保障、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三大功能。但是否要更突出保险姓保呢?
以我自身经历来讲,记忆较深的一次是一位欧洲大型保险集团的董事长对安联投资工商银行案的评价,言外之意是保险是做负债管理的,只要将客户的负债管好就行,而并不需要给客户贡献资产管理和投资方面的价值,资产管理有更专业的行业、公司和更专业的专家去做。他说:“我们存在了100多年,客户看中我们这家公司,把负债管理的任务交给我,我需要展示的是一个负债管理的专业机构。”
这位老先生的话,确实让我反反复复不停地思考整个行业地位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保险,怎么来定位保险?行业的宣传语是“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我的老东家人保,全公司大讨论公司的愿景是什么?结论是两句话,一句是“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另外一句是“保障人民的高品质生活。”实际上,就是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此前,行业里还曾有一个流行的观点,即保险有三大功能,是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但我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因为经济补偿是事后的一个动作,其实没有说清楚保险的实质,其实质不是经济补偿的概念。且资金融通是一个辅助功能,不是主要功能,它跟保险姓保没什么关系。同时社会管理也是一个附加后续客观效果的体现,保险并不是冲着社会管理去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保险为个人、企业、政府来做负债管理功能的,也就是说减少个人企业、政府负债的不确定性,能够让负债未来不确定性降低,能够提高一点点确定性,这就是保险本身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果认同这个观点,大家会看到保险在整个金融行业中是非常独特的。金融其他版块都是以资产为主,而保险天生关注负债,而伴随而生的关注资产。
有人说保险行业也可以资产驱动,但如果这样做,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是扭曲的,也只有站在负债这边,行业的独特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每个人都面临不愿意或者不能承担的风险,风险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带来损失,带来损失导致负债增加,通过保险机制的安排,能让个人、企业、政府对未来的负债能够有更好的预期,能够减少负债或者不确定性负债对自己财务的冲击、生活的冲击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是解决负债管理的问题,通过大数法则、时间上的调剂、人群之间的互助等来降低整体负债的不确定性,并转移其风险。
同时,若没有大数法则起作用的,没有杠杆放大效应的,也不能叫保险。比如银行存款,最终获得本金和利息,那叫储蓄,而保险公司的保费和保额之间有一个放大效应,通过大数法则和杠杆效应,降低负债波动性,通过风险的聚集和分散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这样的金融产品才能称之为保险。
因此保险第一定位是负债,第二是通过大数法则体现杠杆的放大效益,这两者缺一不可。保险信保,实际上能不能促进行业来进一步审视这两个问题。回到负债上面来,回到通过大数法则体现保险杠杆放大效益上,来解决这个保险性问题。
目前,很多投保人会将银行理财收益和保险年化结算回报率进行比较,这等于完全剥夺了保险行业存在的价值,模糊了保险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属性。实际上,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合同进行重大风险专业测试,通过测试才能作为保险合同进行计量,否则只能作为借款合同。即“双十法则”:有超过10%的可能,发生超过10%的损失。
因此,只有回到保险姓保,保险行业才真正不可替代。否则保险就跟基金行业、信托行业,财税管理行业,甚至跟银行的表外业务没有什么本质差别,短期业务增长可能较快,但是长期来看,没有自身价值所在。澳大利亚保险业就曾在某个阶段,出现过寿险行业更多是一些财务管理产品、储蓄产品,最终被大银行收购,变成财富管理板块之中一个很小的配角。
所以,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希望保险行业不能仅仅只计保费,应该更多统计风险保额,特别是人均保额。最近,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在讲座的时候用了一张PPT,如图1,很容易说明当下中国保险业的问题所在,中国保险与成熟市场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