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非寿险投资型业务试点被叫停,中短存续期产品“瘦身”,违规保险机构相关业务和投资资格被停掉……在保监会一系列新规之后,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呈现哪些特点,面临哪些压力,是否意味着寿险业拐点将至?
中短存续期产品缩减规模
万能险曾是保险业的明星产品。随着2016年以来,监管层强调“回归保障、回归价值”政策指引下,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成为监管的重点,并在规模上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不仅如此,保险公司根据一系列新规中对保险产品期限、保额和现金价值等要求,主动调整或下架了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如富德生命人寿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截止时间进行明确要求,而工农中建交等银行也已通知客户不再销售一些曾经的爆款产品。
与此同时,依然在市场上销售的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则下降明显。记者梳理发现,部分保险公司公布的开年首月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中,近8成产品的结算利率处于4%-5%区间,甚至一些产品结算利率不足3%,最低结算利率仅为2.5%,而这与曾经高达8%-9%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
满期给付与退保金额在攀升
保险新规截断了保险公司快速实现壮大规模的捷径,为此一些存量的保险公司纷纷表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引导客户长期持有保险合同,降低退保风险,而一些刚进场的保险公司也注定无法剑走偏锋。
不过,在回归“保险姓保”的过程中,风险问题需要及时有效防控。多家保险公司在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及万能险产品的变化,尤其是万能险产品新增保费不足而退保量预期较高给其现金流带来的压力。
例如,中华人寿表示,由于万能险业务未来存在集中给付,未来1年内的综合流动比率有所下降;瑞泰人寿表示,在相关压力情景下,未来1个季度现金流预测中,整体净现金流出现较大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于万能险和投连险有效业务保单退保现金流出高于新单业务现金流入。“风险的发生具有客观必然性,而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去解决。”一位业内专家坦言,与前几年满期给付与退保高潮所处的行业大环境所不同,虽然满期给付与退保金额在攀升,但与此同时保费收入也在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满期给付与退保给行业带来的现金流危机。(原标题: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下降明显 寿险业拐点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