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警惕“骗局版”以房养老 给予保险业启示

警惕“骗局版”以房养老 给予保险业启示

2017-09-05 19:55  来源:金投保险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金投保险网

近日,北京数十位老人陷入“以房养老”骗局一事引发高度关注。他们根据所谓“理财人”的介绍,以房屋作为抵押贷到款项,然后投资于号称每月可得10%—15%的高息“理财项目”,但是却很快发现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被强制过户,或者需要再欠下债务来保全居所。

这种“银发收割”式的骗局当道,而风控得当、设计科学、能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正版”以房养老保险产品,却在市场上遭受冷遇,甚至被不甚了了者跟骗局关联起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分。有数据显示,2014年6月启动以房养老保险试点、2015年3月开售首款反向抵押保险产品以来,到2016年6月底第一期试点结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大试点城市只有60户投保。

要探求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须追溯到消费者的决策行为特性。各种老人骗局的缔造者,采取了非常精准的“营销模式”,他们看准了不少老人社会知识结构老化,记忆、认知逐步退化,家庭照顾弱化甚或缺失,同时又高度信任自己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所以针对性地用“简单粗暴”的高额回报作为诱饵,用熟人的现身说法作为“信用增级”的手段,用“彩衣娱亲”式的做派给老人带来超出商业价值的、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屡屡得手,可谓深谙消费者心理;“骗局版”的以房养老,更是瞅准了老年消费者群体的“痛点”:他们喜欢“六十岁以前人养房,六十岁以后房养人”的理念,但仍然希望能够保留房屋的产权,以便实现财富传承。

而“正版”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虽然有科学的精算模型做基础,有严格的保险监管和法律做安全后盾,但却相对复杂,定价体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在生命终了之时将房屋产权让渡给保险公司,一方面在房价看涨的情绪之中总担心“不划算”,另一方面也难以满足为家人子女留下“恒产”的心愿,跟中国的养老传统和房地产市场消费习惯是背道而驰的。相较之下,推广的难度可想而知。

回顾保险发展历史,具有生命力的产品,总是在功能上能满足、甚至超出消费者预期——这一定不是符合专家自己设置的功能目标,也不是单纯超越竞争对手的功能目标,而是切实满足了用户需求。美国第一份标准生命表的编制者、著名精算师ShePPard Homans曾说过,“被保险人总是会选择直觉对他们最有利的方案。决定实际业务形态的,是被保险人的自身利益,而不是没有利害关系的专家的智慧。”(原标题:警惕“骗局版”以房养老 给予保险业三重启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