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自然巨灾发生率较高的大国。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连续发生的地震、暴雨洪涝、台风等特大灾害,导致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和生命财产损失。
在重大灾害发生后,保险业集体发声:启动应急预案、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主动排查客户、第一时间派出专业救援队和直升机救援……充分体现了保险价值,坚定履行“保险姓保”的初衷。
然而记者也发现,在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当寿险、财产险、车险等进入理赔程序中,由于承保覆盖率有限,地震保险并没有实际的保险赔付发生。地震巨灾险的“缺位”引来更多人的关注,须重新审视巨灾保险在大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巨灾保险难挡巨灾
巨灾风险是指突发的,且带来巨大损失的严重灾害或灾难,它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巨灾和大火、爆炸、恐怖事件、环境污染等人为巨灾。
虽然我国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但多年来巨灾保险的推进却略显缓慢。2013年底,深圳市通过《深圳市巨灾保险方案》,拉开了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序幕。2014年,保险“新国十条”中提出要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快了巨灾保险试点的步伐。2016年5月12日,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并于7月1日正式全面销售产品,45家财产保险公司发起成立居民城乡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标志着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正式落地。截至2017年6月30日,保交所地震巨灾平台共承保55086单,覆盖154.11万户,实现风险交易额672.29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地震巨灾平台所出的保单中,政府主导的河北张家口试点户数占平台整体户数的86.9%,可见个人消费者参与度并不高。据业内人士介绍,参与个人投保的用户更多的是来自云南、山西、山东、安徽、广东等地震多发或沿海地区。尤其是各家保险公司在一些地震等大灾后采取应急预案并开始理赔时,已经展开试点的地震巨灾险却不能施展拳脚,不免让人感到遗憾。从此次四川九寨沟地震后的“失声”也可看到,我国起步不久的巨灾险渗透率还远远不够。(原标题:巨灾保险难挡巨灾 地震险缘何严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