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业内获悉,根据同业交流数据,2017年前7月,银保渠道期交业务整体规模同比增长47%,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以来,各险企缩减银保渠道万能险保费占比,增加长期年金、终身寿险、重疾险、意外险等保障型产品。
一家银行个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银保趸交5年期和短期交产品销售难度大,难以填补规模缺口,综合分析,2018年银保市场规模增长难有起色。
银保规模缺口较大
2016年3月份以来,保监会连续发布多项政策,从资本约束、产品形态、收益和保费占比等几个方面严控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并对违规机构从严从重处罚。
今年5月,保监会再发新规,进一步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重点打击通过年金返还、附加万能险等方式,侧面提高中短存续期产品收益的擦边球行为。
上述个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保监会“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监管思路不会变,从严监管、重拳治理的决心不会动摇,短期内,中短存续期产品放松限制的可能性较低。目前,“银保趸交5年期和短期交产品销售难度大,难以填补规模缺口,综合分析,2018年银保市场规模增长难有起色。”
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此前也表示,“银行渠道可以做趸交,但做期交很难,除非和银行之间具有股权、控股等关系。”原因在于,保险非银行主业,银行从业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解释复杂的期交类、保障类产品。银行需要的是简单、标准化、不需要大量核保的产品。
记者也从业内了解到,目前险企与银行签订保险代销协议中,中短期产品均为“限额销售”,部分险企明确银保渠道的产品一旦达到保费上限,需要立即停止销售。相反,针对一些长期期交产品,尤其是10年以上的期交产品,险企并未设置销售上限。
从四大上市险企近期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均出现下降。其中,中国人寿银保长险首年业务同比下降5.9%;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下降37.4%;新华保险银保首年保费同比下降81.9%;中国太保虽未披露银保细分数据,但其“其他渠道”保费为87.78亿元,同比下降18.8%。(原标题 :险企银保转型持续深入 规模缺口大明年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