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当你成功了以后注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有时候你的一个举动,甚至说过的一句话都会成为被解读的对象。三个月前,马云说“未来最便宜的可能就是房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激烈争辩。
而投资超人李嘉诚的举动更会成为房地产行业研习解读的范本,近几年李嘉诚“被逃跑”“告别房地产”之说不绝于耳。据统计,近3年以来,“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共计卖掉了800亿资产,尤其是内地的资产,都是在资金比较容易汇出的时候卖掉的。不在最高点卖,而是最合适的时机卖。
这不,继大规模抛售国内物业以来,李嘉诚并未停止售卖资金的脚步,据香港媒体9月7日报道,分别由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及电能实业持有的山顶道两幅宅地,以20亿港元公司股权转让易手。这是继李嘉诚被印度敲竹杠以来爆出的关于李超人的又一大新闻。
近年来,李嘉诚频频出手其在香港和内地资产并加大对欧洲投资力度,这几乎已成为了众所周知之事。每次都会引发不小的猜测,尤其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收紧,调控层出不穷之际,房地产变天论更是此起彼伏,大佬的动作更是被认为投资置业的风向标。
无独有偶,李嘉诚不是地产大佬里唯一一个抛售房地产业务的,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万通六君子之一的潘石屹这两年更是一反常态,不仅转型做起了共享办公,也是大举抛售核心资产SOHO城,套现350亿之多。潘石屹李嘉诚都属于有先见之明的地产大人物,潘石屹更是认为互联网时代是反房地产的,所以他率先转型“轻资产”也是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肯定。
同潘石屹相比,王健林就被动得多了,虽然眼下已经促成了万达、融创、富力的世纪大交易,但转手的也只不过是最容易处置的资产,相对于更加难以消化的万达广场,王健林的“轻资产”之路可不是嘴巴上说说“彻底告别房地产”那么简单。尤其是海外负债累累,国内有限制重重之下,老王的房地产之路要比前几年难得多了。
更有港商黄俊康一次性卖内地8个房产项目,15个月套现177亿!这是继李嘉诚大举抛售国内物业后的第二个港商宣布变卖国内房产项目。不止地产大佬,最近新闻报道称上半年有1100多家上市房企也在抛房名下房产,不管其是为了稳定现金流也好,还是为了激励股民、维护核心利益也罢,总之,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卖的越来越多了。
纵观近几年房地产的发展,虽然各房企销售日益打破记录,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粗放式的“拿地、开发、销售”模式已经玩不转了,往后更多的房企追逐的目标已经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利润的高低。就拿李嘉诚来说,今年上半年,长江地产收入不到300亿港元,利润超过144亿港元,这个盈利水平应该是国内开发商效仿的。
同时,从上半年的销售报表不难看出,虽然在各种资金收紧的背景下,很多房企已然超额完成任务,且拿地任务也有条不紊,但是不难发现,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超千亿房企越来越多,但是不可忽略的中小房企正面临生存挑战,尤其是融资渠道收紧,很多中小房企已经没有来钱的门路,大房企不同,可以采取兼并手段。据业内分析,下半年可能看到更多的行业并购的消息,而且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做法会越来越普遍。
通常一有大佬抛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房地产要不行了,房价可能撑不住了,要下跌了。这种想法很普遍,很多业内的作者也会往这方面引导,给购房者错误的认知。记住一句话:开发商宁可寻找其他开发商或者金融机构,进行资产处置,也不会便宜卖给购房人。当前国家释放的信号也是,未来房地产市场要以“稳”为主,稳定的、持续的调控,加建立长效机制,这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管是房地产变天也好,还是维持现状继续也罢,对于房地产这些大佬来说他们眼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改变“姿势”,调整策略,玩法不同而已,资本是逐利的,总是从价值高地向价值洼地转变,但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房地产市场在改变,房企勤修内功是不会差的。而且政策的指引作用也在凸显,从今年的调整策略来看,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优于以往,绝非小打小闹。正如前亿城总裁鄂俊宇所说“房地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错误了太多纠正行业发展的机会。”如若任其发展,只会变本加厉。
国家去年底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之后,释放的信号也非常明确,近几年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太多,尤其是投资投机炒房的行为更甚,已造成房子的投资属性凌驾于其居住属性之上了,势必要通过行政干预回归房子的居住本源,但不可否认,房地产发展到如今,绝非炒房者一颗毒瘤所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实大佬抛房这事很好理解,就和我们卖掉手上的第一套房,然后拿着这钱去改善性住房差不多,你是为了住更大的、更好的,他们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