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晖智库统计,2017年1月以来,A股合计有100多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当前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通过清仓式、精准式和频繁无序式的减持行为,已经引起市场的广泛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份特殊,在转让股份时往往会产生远大于中小股东的影响力。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制度,严管信披,对过度、恶意减持行为加以规范,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时才不会恣意妄为。否则,不但会令股市承压、投资者利益受损,而且还可能危及市场健康发展,甚至可能让宏观经济面临“失血”之忧。
A股市场重要股东一般都倾向于精准减持,这已屡见不鲜。虽然减持股票是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基本权利,但是精准踩点式减持行为,却不利于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稳定。因此,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现有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乱象加以规范。若放任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等行为,将会给投资者的利益带来伤害。实际上,针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乱象,中国证监会此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不支持的态度。
以5月27日端午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为开端,饱受市场诟病的股东减持乱象终于迎来史上最严的监管风暴。目前,A股市场整体处于较为低迷的阶段,部分上市公司股东仍选择在相对低位减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震荡不稳,监管层不得不出手进行市场“干预”,紧急出台股东减持的若干政策,通过“打补丁”的形式、全面补漏,给市场吃了一粒“缓释胶囊”。诸如在股东减持新规升级的十大措施中,完善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监管安排是政策中最大的看点,之前大股东通过“过桥减持”途径疯狂地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次新规有望堵上这个明显的漏洞。
总体而言,减持新规出台后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稳定市场情绪的作用。对于投资者预期整体影响正面,亦有助于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但也不得不说,减持新规是监管层对市场的一种人为的干预,在股市连跌之际,中国证监会再次修改完善减持规定,有救市维稳之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够延缓减持进度,而不能改善市场运行基础,可谓治标不治本。
具体影响而言,短期内,减持新规将会对活跃的“一级半”市场交易造成直接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更多体现在市场风格方面,盈利回落、流动性边际收紧依然是市场难以向上突破的关键制约因素。
目前,就减持新规和交易制度本身而言,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散户和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起到了公司上市、并购、定增之后的股价在一定阶段内稳定的作用,让参与的股东可以在未来实现价值变现。但就执行方面来说,可能交易制度还是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有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超过5%却没有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证监会给予的处罚相比其套现的资金仅是九牛一毛,这意味着上市公司股东的违规成本太低了。
从投资角度而言,监管层只有进一步加大监管、加强处罚力度,才能真正有效地堵住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才能让违规者做到无法违规肆意套现。也只有处罚力度大幅提升,才能震慑住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肆意减持套现的冲动,才能确保A股市场更长远更健康地发展。
此前,选择在相对低位减持的部分上市公司,大多为中小盘股,估值相对较高,部分股东或许不看好公司未来的股价表现。因为重要股东减持股票对于公司的生产经营肯定是有影响的,他们把股票都卖了之后,下一步可能就是离职走人,留下公司和中小股东自生自灭,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尽心竭力把上市公司经营好,做成百年老店。将来,若有更多的新股重要股东加入到减持队伍,二级市场的股价或将进一步下跌。投资者需要防范,尽可能的寻找那些大股东不会减持股票的公司持有。
具体什么样的股票值得投资者持有和关注?一类是上市公司很多年都没有进行过大量股票减持的,因为事实和行动是最好的证明;一类则是大股东明确承诺不减持的相关个股。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越是在市场疲弱的时候,越需要注入更多的正能量。近期A股市场持续下跌,一些上市公司却在逆市增持。在我看来,重要股东高管增持股份,将可能会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广大投资者信念。近期,A股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和高管层,以及甚至连高管家属纷纷加入了增持行列,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市场正在接近投资价值区域,部分大股东可能觉得股价被低估。
相对于一般投资者和公司股东而言,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大股东)掌握着公司信息优势,其增持的规模越大,越能够说明重要股东对公司未来业绩的看好,这类增持行为能够对公司股价形成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对增持的诉求各不相同,从增持历史表现看,有些增持之后股价可能依然下探。在目前市场依然严重分化的行情下,股东的大手笔增持,并不能保证一定让部分所谓的小票立刻吸引到资金的关注,小票可能依然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