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传统工业一蹶不振,而绿色能源领域难以盈利,太空领域属于国家事务,但马斯克不顾一切去挑战,将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在多数人认为美国制造业难有机会的今天,其旗下产品很多就在美国生产。
当不少人都认为美国制造业丧失优势之际,有一家公司却让人耳目一新。
这家公司属于汽车行业。世人皆知,汽车行业三十多年来可谓美国的老大难,但这家公司近期推出的新车型,却引发大众排队预售,短时间内数量超过40万辆;至于预定的车,最快也要一年后才能提货,甚至这一点也并不能保证。要知道这家汽车公司成立至今不过十来年,出售的汽车也不过10万辆。
这家公司就是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2016年3月,特斯拉发布了Model 3 新车型,主打亲民牌,价格便宜不少,而且采用预售制度,用户提前支付1000元订金,获得排队购买资格,价格大概在3.5万美元左右,交货顺利的话,大概在2017年秋天。
梦想有多大,远方就有多远。即使有电池以及安全事故、财务问题等新闻缠身,但特斯拉无疑已赢得了更多用户青睐。如今特斯拉市值高达370亿美元,不仅超过日本上市的三菱汽车,离美国汽车大佬福特也相去不远。不过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梦想更远,他估计到2025年特斯拉的市值将达到7000亿美元,与苹果类似。
马斯克的冒险及其成功给予人多方面的启示。
首先是创新精神。马斯克的格言之一就是“在自己死去的时候能想着人类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可持续的能源,同时能够殖民其他的星球来避免人类灭绝的最坏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传统工业一蹶不振,而绿色能源领域难以盈利,太空领域属于国家事务,但马斯克则不顾一切去挑战,将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在多数人认为美国制造业难有机会的今天,其旗下产品很多就在美国生产。
是创新而不是价格,决定了未来制造业的方向与优势。马斯克在美国硅谷有“钢铁侠”之称,据说电影《钢铁侠》的主演唐尼对他青睐有加,曾经亲自去拜访。钢铁侠本名托尼·史塔克,这一角色本来就是个不断创新冒险的企业家,其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就有马斯克的影子,甚至影片《钢铁侠》里就出现了特斯拉的身影。
其次是美国对移民的兼收并蓄。在全球保护主义高潮提升的今天,移民问题被政治化。表面看起来,移民是在分走美国的福利与就业,但从经济学观点来看,移民最终创造的价值往往大于其成本。就以马斯克而言,他并非美国本土生人,他出生在南非,从小热爱阅读与动手实验,现在说英语都还带有一点南非口音。17岁时,马斯克孤身离开南非去加拿大,21岁去美国念书,28岁卖掉第一家公司拿到第一桶金。马斯克的故事告诉世人,移民带来机遇,赶走移民,并不意味着会给美国带来更多工作机会。
最后,从国际比较而言,如何寻找自身竞争力是关键。特斯拉是汽车公司,同时也结合了高科技元素。2016年8月,美国出现一个历史性情形,即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分别是苹果、Alphabet(即google)、Facebook、微软和亚马逊,曾经牛气十足的石油、汽车等传统行业都被挤出了这个梯队。这意味着,无论是否承认,美国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高端行业。无论制造业还是科技行业,高端并不总意味着好,尤其科技行业带来的就业往往并不如制造业那么大。在全球化过程中,这可能也意味着不得不淘汰部分中低端行业,这会带来痛苦,但比较优势决定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从经济学上不该回避这个问题,而由此引发的社会负面效应,可通过补贴培训等方式来熨平不满。
伴随着经济趋同,经济增长理论又开始复兴,比如罗伯特·索罗、保罗·罗默等人的学术贡献,加上定量方法的使用,使得经济学家可以在不完美的世界可以进行看似有效的假设以及度量,对于技术资本等因素的解释也开始得到更多认可。不少人惊呼经济学终于从描述性学科进化,甚至将一些经济思想史前驱抛之脑后,对过去理念的推崇,不是被视为一种新的祖先崇拜,就是被视为没有学术生产力的消费。今天的问题在于,关于增长核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始终面临质疑,经济学对于增长的理解,本质上更应被视为是一种解释和描述,只不过形式更为精致而已。
回顾历史与当下,现实远远走在学术研究之前,在大众没有醒悟之前,创新者已开始行动,不说阿尔法狗(AlphaGo)碾压超一流围棋选手的炫目新闻,钢铁侠马斯克之类对制造业创新也已经有了成效。马斯克出现在特朗普上任前组织的首次硅谷大佬聚会之上,他自我介绍表示将把工作机会带回美国,为此他顶着舆论压力担任特朗普团队顾问。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说过,生产率不是一切,但长期而言,生产率几乎意味着一切。当发达国家努力从2008年经济危机中恢复元气之际,提高生产率创造再就业也是当务之急。一切会如他们所愿么?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