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石化、中石油牵头发起的国产成品油降价在全国多个省份上演,山东、河南、浙江、广东等省份均出现较大幅度油价优惠,且民营、社会加油站被迫跟进,引发一场市场份额之争,甚至微博热搜出现“你降1.6他降2.1”的热门话题,那么这次降价的实质是什么呢?此次降价背后的原因如何?
本轮降价其实是为了消化库存进行的价格战。由于本次降价幅度大,范围广,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错觉,其实通过降价引发价格战在国内石油市场上一直存在,只是以往降价涉及面积较小,降价幅度低未引起广泛注意。本次降价并非是由中石油中石化先行发起,最近一两年民营企业一直以低于中石油、中石化的价格销售成品油,只是民众感受力度较低。民营企业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市场反映速度快,调价方便,容易通过降低价格吸引客户,因此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对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销量产生压力。
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中石油中石化的组织架构复杂,其加油站自身无调整价格权利,市场反映灵敏性较低,无法像民营企业那样迅速调整价格,缺少价格上的优势,吸引客户能力相应的减弱,因此其销售量会受到民营企业的影响。本次调整价格正是通过价格战从而达到消化库存目的。
价格战对双方来说均是低利润销售。与中石油中石化相比,民营企业协调相对灵活、运营成本低,应对价格战,民营企业可以通过降低销量的举措暂时应对,对其经营并没有太大影响。而中石油中石化同样面临利润低的问题,但其本身运营成本较高,压力更大。因此在双方利润空间都很小的情况下,价格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冲击,是属于正常市场竞争。其实中石油中石化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价格战增加市场份额、消耗内存,当然在这种价格战中民营企业一定会受到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并不大。
对于目前市场原油供过于求的原因,各方讨论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炼进口原油配额的放开带来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成品油的消费也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地炼进口原油市场份额的放开,中国地炼厂获得进口原油的进口权、使用权和贸易权,导致市场上石油供给量大增,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早在2014年前石油进口主要通过5大国营贸易公司进口原油以外,非国营贸易公司进口量较小,差不多是几十万吨或者几百万吨。2014年之后,放开对地炼进口原油配额的限制,新增加9000万吨的原油,导致市场供应量飞速增长,对市场的冲击加大。此外,近来民营加油站的低价营销对中石油中石化的销量产生冲击,也不容忽视。
近来中石化因为股份制改造问题正在运作境外上市,因此有传闻此次降价是为了中石化为赴海外上市冲销量,事实上这和本次价格战之间的关联性不大。首先中石化本身的销量很大,不需要为了海外上市增加销量。而且影响企业的世界排名主要因素是销售额,并非销售量。公司上市主要的因素是效益和利润,利润降低将会影响市值,因此此次降价也只是市场所逼。
本次降价持续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中石油中石化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状况和总体经济形势整体的走势,通过此次价格战,市场份额得以上升并且库存得以有效的消耗,油价将回到正常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