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6月30日全面清理“地条钢”的最后时限已不足一周,各省市已陆续公布“地条钢”企业处置情况。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目前湖南省处置11家“地条钢”企业,涉及中(工)频炉82台、产能315万吨;重庆市则取缔20家“地条钢”企业,涉及中(工)频炉83台,产能289.17万吨。陕西省则为确保6月底前全面取缔省内“地条钢”企业,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设立举报电话,对经核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最高10万元奖励。
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场席卷全国的“地条钢”取缔风暴正上演,而最终将交出怎样的去产能答卷,也将在6月30日后揭晓。
全面取缔“地条钢”企业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对“地条钢”整治力度一直持高压态势,在“地条钢”被列入“落后产品”名单后,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打击“地条钢”建筑用材非法生产销售行为的紧急通知》。紧接着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中频感应炉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到了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用于地条钢、普碳钢、不锈钢冶炼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被列入淘汰名录,且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类别。
然而“地条钢”却屡禁不止,以非法身份游走在生产和流通监管的灰色地带。事实上,中国出现面大量广的中频炉和地条钢是中国钢铁行业产能盲目扩张的衍生品。
在我国中频炉市场,大小厂家众多且设备水平高低不一已经是多年的常态,由于没有合法的审批手续、环境污染严重,多数企业年年“搬家”,整个市场很难进行严格的管理。不仅如此,他们中间有极大一批企业仍在使用6吨、12吨、20吨、35吨等小型中频炉进行生产,甚至无法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的控制。“地条钢”的原料是废钢铁,当然肯定不是高质量的废钢,而是市场上回收的破铜烂铁。地条钢产品直径、抗拉强度等均难以符合国家标准,大部分产品存在脆断的情况,质量存在严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