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 国内 国际 / 专题 > 英媒称中国企业并未复制西方企业国际化套路

英媒称中国企业并未复制西方企业国际化套路

2017-06-09 10:36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华社

6月9日报道英媒称,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了不可逆的大潮。2013年开始,中国直接对外投资金额就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则上升到全球第二。今年虽然有一些外汇管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外投资金额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认,这只是国际化进程中的小插曲。依然高涨的海外投资热情,以及“一带一路”的支持,会促使一大批中国公司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8日报道,有意思的是,一直以西方同行为师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这方面都不认为可以复制西方企业国际化的套路,中国人更愿意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以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及同年TCL收购汤姆逊电视业务为中企大规模国际化的序幕,那么13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其实正在实践一种 “三明治式”的国际化之路。

  所谓“三明治”模式,即中国企业至少必须经过两个层次的国际化过程才能真正赢得海外市场——第一个层次是通过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出去;第二个层次是拿出全新的产品、服务再次走向全球。而期间需要完成的夹层步骤是,处理好被收购方,并把中国市场的经验优势与海外资源进行消化吸收结合。

  大部分处在夹层中

  本质上,“三明治”的模式与西方跨国公司的国际化之路有天壤之别。

  中国企业走出的目的不是像西方跨国企业一样,在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后再把成果复制出去,而是希望通过海外收购或投资,来迅速获取资源、品牌或技术,先拿过来补充自己的实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在收购海外资源方面,以2008年金融危机及2014年两个时间段为节点,各有一大批国有企业到海外去收购各种能源资源;在获取品牌方面,有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复星收购葡萄牙保险公司Caixa Seguros等为代表;而在拿到先进技术方面,则有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公司等。

  这使得最近两年以“补充实力”为核心出发点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不断刷新纪录。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去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金额达2340亿美元,而前年则是1000亿美元。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动作无论时间先后,都是属于“三明治”国际化路径中的第一层。并且随着并购经验的丰富,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此方面失败的概率也来越来越小。

  真正有失败风险的还是在“夹层”,即如何管理和整合好被收购的国外企业,并找到与家乡市场的融合之道。这是所有中国企业面临的全新课题,它们无法套用西方速战速决、迅速整合双方资源成为一家公司的“标准100天”模式,也无法找到普遍适合的模式,只能是“边做边学”。应该说,目前大多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还在这个夹层中“饱受折磨”。

  整体而言,在这个夹层中能取得一定成功的中国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被收购方“不管”,放手让外国人去做。

  比如,万达收购AMC院线后,王健林只派了一个董事长和财务副总监到AMC,承诺利润留在美国,并拿出10%奖励管理层,AMC在被收购第二年就扭亏为盈;海尔在收购新西兰高端厨电品牌斐雪派克后,同样没有着急与海尔体系融合,而是保留管理层并确定任务目标及奖励措施,结果斐雪派克也是迅速扭亏。尝到甜头,海尔在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后也基本在用这个方法。

  

AMC



  2013年,大连万达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总交易金额高达26亿美元,这也使得大连万达集团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新华社)

  握有更好的牌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飞跃阶段,是在消化吸收这些被收购公司的资源、品牌和技术后,再拿出有创新力的产品服务第二次走向全球市场。这个时候的中国企业,才能被真正看成国际化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的国际化,是另一种模式)。

  能走到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少之又少。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且“分而治之”七年后,才拿出了融合沃尔沃技术的高端汽车领克;TCL在整合完阿尔卡特手机资源并在全球市场有一定积累后,今年终于拿出“TCL-黑莓KeyOne”,并计划在多个国家发售。从这个层面看,他们是在走完第一层的国际化和夹层融合后,才真正全面走向了全球舞台,且从产品、渠道、品牌、营销等诸多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方法论。当然,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最终检验。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必须走两次国际化的“三明治”之路,但它们却握有比一些西方传统跨国企业更多的牌。

  首先是在它们身后有最大的支持因素,即消费能力逐渐升级的庞大家乡市场(Home Market)。在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样的大趋势中,能在家乡市场取得成功,也就意味着具备在国际市场成功的基础。它们同样也能复制一些营销经验到次发达国家市场。

  而且在中国企业对创新的理解逐渐加深之时,一些融合了东西方市场的新技术新模式也具备了全球竞争力。比如,海尔在智能制造上的实践正在通过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逐步拓展到全球。

  其次,尽管中国的制造成本、人工成本及赋税成本都在上涨,但综合下来在全球范围依然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同时不少领域的产业链已经成熟,中国企业能相对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完整的生产方案、设计方案和制造方案。这也会使得它们一旦在完成与被收购的海外企业融合后,能迅速拿出可以在全球市场推广的产品和服务。

  而“一带一路”倡议也确确实实给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非常多的机遇。除了国有企业在海外有大量新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的机会外,大量民营企业同样也能找到深入相关市场的切入点。

  

吉利沃尔沃



  5月24日,在比利时根特的沃尔沃汽车工厂,一名工程师检测车辆。根特工厂始建于1965年,是沃尔沃集团在瑞典以外规模最大的汽车总装厂,2010年被中国吉利集团收购后销量逐年提升。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