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历史又总引人遐想。“脱欧”公投已近一年,如果让英国人再投一次,他们是否还会选择“脱欧”?
“更强大,更稳定。”——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对英国人的许诺还言犹在耳,但英国却进入多事之秋。四个月内,英国遭受四次恐怖袭击。有专家断言,“脱欧”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混乱是恐怖分子选择英国作为袭击对象的重要原因。
从一年前的“脱欧”公投,到不久前的提前大选,英国执政者的两次“政治豪赌”均以失败告终,执政党弄巧成拙,丧失议会下院绝对多数,举步维艰。英国似乎走向更弱小、更动荡。
归根结底,英国政治“黑天鹅”频出的背后是英国人民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与愤怒。人们不满政府削减预算,减少警务开支,不满中产阶级收入增长停滞,不满移民涌入。
某种程度上,选民们对“脱欧”、“大选”的态度已经与“脱欧”、“大选”本身无关了。与其说他们是在支持“脱欧”与反对党,倒不如说是他们是在反对提倡“留欧”的政府与执政党。他们利用公投与选举这种“一人一票”的机会,用手中的选票表达对建制的不满与反抗,表达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一年来,在史无前例、千头万绪的“脱欧”进程中,英国人遵循自己的民主程序,平衡各方利益,统一各派思想,明确己方程序,拿出了对欧盟谈判的基本目标。平心而论,实为不易。
但“脱欧”的票决结果毕竟带来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政治后果。虽然白厅的政客将“脱欧”描述为英国“挣脱欧盟桎梏、拥抱全世界”的华丽转身,但显然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
由于在“是否脱欧”“如何脱欧”等问题上利益相异、意见不一,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等地原本就有的分离主义情绪加重,政客将英国“脱欧”阐释为英格兰对联合王国其他成员的强奸民意,最终出现了“英国要脱欧,我们就脱英”的呼声。有人将英国“脱欧”称为大不列颠分崩离析的开始。
“如何脱欧”的靴子迟迟不落地,让英国未来的不确定性始终难消。
过去一年,引发英国人选择“脱欧”的种种症结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积重难返。我曾分别走访英国“脱欧”公投中“留欧票”与“脱欧票”比例最高的地区,问人们如果再投一次,他们如何选择。我得到同样的答复:“再投一次,我还这么投。”
黑格尔说过:历史上重大事件都出现过两次。马克思补充道:第一次以悲剧方式出现,第二次以喜剧形式出现。再投一次,英国还选“脱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