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彭博社7月4日文章,原题:韩国汽车销量大跌别怨中国 本周二,多名韩国车企高管将各自公司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销量大跌归咎于韩中关系紧张。但外交事务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现象,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韩国汽车厂商本身的经营策略。
今年上半年,起亚和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同比暴跌47%。然而,这两家韩国车企在(中国)抵制(萨德)前就已开始在中国丧失市场份额。彭博行业研究和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韩系车在中国(SUV)市场的份额为6%,远低于2009年的18%。而在市场上“接管”为消费者提供车辆的是吉利等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它们对中国汽车市场SUV热潮的反应比大多数外国竞争者更快,推出的产品也更针对本土消费者的需求。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的本土品牌汽车不仅在价格上低于外国品牌车,过去10年来其质量和性能也已得到提升。数据显示,如今本土品牌SUV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09年的23%增至52%。
其实,韩企能从本田和丰田等日本车企近来的窘境中吸取教训:自从2012年发生导致中日关系紧张并“窒息”日系车销售的东海岛屿争端后,这两家日企就开始在中国市场丧失“立足之地”,再也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复苏,而其高管曾认为这只是当政治压力下降后就会恢复常态的短期困境,放松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把控。他们没想到中国消费者大多没有明显的品牌倾向性,当激烈的政治言辞逐渐消退后,中国消费者的品味已发生变化,而日企已无法再向其提供最新潮的“花里胡哨”产品了。
如今,起亚和现代也在上演同样的故事,它们在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3个领域落后于人:SUV、电动汽车和豪华车型。对韩国车企来说,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加速生产并推销SUV。此外,想要赢回市场,韩系车还将不得不重新追根溯源并以更低价出售汽车。这是因为如今在中国出售的SUV车型已是2010年的4倍且竞争仍在加剧。随之而至的必将是利润遭受严重挤压的价格大战,而韩国车企必将“参战”才能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即便在中国,合理定价的优质产品也往往能在短期的政治困境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