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交部发表声明重申印军边防部队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并表达中方立场,把印度“非法越境”洞朗地区升级为“侵略领土主权”后,印度非但没有撤军,而且还在边境囤积物资,集结大量武装人员,甚至继续增兵。昨日夜间,国防部发表声明要求印度立即撤回越界边防部队,警告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变的幻想。任何国家都不应低估中国军队履行保卫和平之责的信心和能力”。边境线上硝烟味儿十足,难道中印会以战争来了结对峙吗?
中国对印再加码
前天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就印度 “非法越境”到洞朗地区升级为“入侵中国领土”,并敦促印度“立即无条件将越界的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这是解决此次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印度并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性,不仅媒体鼓噪“没有撤一兵”,而且印度外交部的回应仍带有狡辩色彩。针对中国15页的声明,印度只用了一句话:“印中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这俨然是想赖,想拖,想偷梁换柱。中国把无条件撤军作为一切有意义对话的前提,但印度却强调“印中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显然是要求中印同时后撤。
外交部昨天用“四个”绝不是为了和平揭露印方的伎俩,旨在向国际社会以正视听,为中国下一步的行动包括武力行动铺垫基础。
国防部昨晚11点多再次发声,指出“印方行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性质非常严重。”并且警告印度,“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变的幻想。任何国家都不应低估中国军队履行保卫和平之责的信心和能力,都不应低估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中国军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安全利益。”
接下来发生什么?
针对中国的再次高强度警告,如果印度仍没有撤军的实际行动,那么接下来中国将会发布“最后通牒”,指定具体的“清场”日期。如果印军依然死磕,那么再接下来就是地动山摇。
无论如何,中印对峙事件一定会在8月份内解决。因为9月份中国厦门将举办金砖国家峰会,估计莫迪不会错过这个重要外交活动,而中国也将焦点转向金砖合作。
是战是和,全看印度怎么走路。这条路只有一条:若不主动撤军,越界的印度边防部队将被驱逐出境。国防部所说的不惜一切代价,自然包括武力行动。
当然,印度外交部的一句话回应中,除了耍横,当然也对外交斡旋留有余地。如果印度在短时间内想清楚了,撤走军人和装备,那么和平还有一线希望。
中国为何如此强硬?
中国此次对印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可谓寸步不让。那么底气从何而来?
首先,印度的非法越境没有任何道理,“寸理不占”,包括国际社会都认为,这是印度第一次越境到中印无边界争端区域,中国有理由采取军事行动。
其次,中国给予印度足够的时间矫正错误,做出有利于两国关系、有利于区域和平的事。但印度一再把中国的先礼后兵、高度克制加以误判,直到中国国防部把话挑明:“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没有底线。”
再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浴火重生,焕然一新,正需要一场实战来检验战斗力。从沙场点兵到建军节纪念大会,中国军民记得最牢的两句话,一句是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另一句则是“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最后,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施展武艺。朝鲜核导问题正为成为美国、日本、韩国的“头痛”,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美日都需要中国的帮助和支持。美俄围绕新的制裁案,关系冷却,美国对俄的关注远大于对中印争端的关注。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印度的友邦,也都没有替印度说一句好话,意味着印度把中印边境对峙国际化的算盘已经落空。
而印度,国内外出境都不妙。国内的政治争斗激烈,莫迪力推的“具有里程碑式”的税收改革法案,刚刚被议会上院所否决,其经济掌控能力受到质疑。就国际环境而言,虽然印度努力“熊抱”美国、日本,但美日并非印度的盟国(印度实行不结盟政策),倘若战火燃起,美日就是想帮印度也没有任何摆得上桌面的理由。
基于中印国内、国际环境的比较,处于劣势的印度,还是有可能把军队和装备撤回到印度一侧的。只是,他们在寻找较为体面的方式下台阶,不至于太丢脸。
对印战略将应运而生
长达一个月的中印洞朗对峙,也让中国认识到中印矛盾不仅有边境争端,而且有战略冲突。随着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提升和国力增强,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抗衡中国的政治情结在同步加深,从不服气的和平向不服气的冲撞演变,开始威胁到中国西南向的安全。
从军事上,印度进入核俱乐部后,一直在加强军事现代化,发展航母,购买军备,成了世界最大的军火输入国。印度实际上已把中国看做是最大的军事竞争对手,并且强化中印边境的军力部署,企图在印度洋和南亚次大陆两条战线上,阻击中国影响力的拓展。
在经济上,中印两个亚洲大国,本是合作共赢、共创“亚洲世纪”的伙伴,但印度颇有“独立亚洲”的野心,要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新力量,与日本联手建设另类新丝绸之路,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对峙,且想在未来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政治上,印度标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试图在政治制度上与中国形成对比。文化上,印度试图凭借英语的语言优势,试图与中国竞争文化亚洲的龙头老大。
洞朗对峙事件后,给中国带来的提醒之一,就是促使人们对西南向的战略方针加以思考,并且勾画相应的对策,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近几年,中国有了海洋战略、南海战略、对美战略、对日战略,大都集中于海上。经过这次中印对峙,中国必然会强化对印战略,从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全面考虑西南向的陆疆安全和发展战略。不允许印度军人在无争议边界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是底线,有步骤、积极地推行西南向的交通、通讯和经济辐射力,加强同不丹、缅甸、巴基斯坦等邻国的互联互通,将成为战略重点,最终强化区域和平与稳定。
获取更多财经新闻讯息,请关注财经365。(原标题:中印会以战争结束对峙?)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