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 国内 国际 / 专题 > 我们有了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但还是没追上95年的日本

我们有了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但还是没追上95年的日本

2017-12-18 09:26  来源:吴晓波频道 作者:巴九灵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吴晓波频道

财经365讯 如今,我们有了很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但比起95年的日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1995年,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出炉。

那年的第一名是:Mitsubishi。

你多半看不出它是谁,只能猜测是一家日企——这是三菱商事。

那年的第二名是:Mitsui。

你多半持续性懵逼,不必猜了,这是三井物产。

那年的第三名是Itochu,伊藤忠商事;第四名是Sumitomo,住友商事;第六名是Marubeni,丸红;第九名是Nissho Iwai,日商岩井。

前十名中,日企居其六。第10—20名中,日企仍居其六。整幅榜单,日企共上榜149家(这数字直到今年我们也没超过),仅次于美企151家,而且日企的营收总和高于美企。

早就知道日本企业昔日辉煌,但看到这份排名时仍然惊掉下巴,一没想到它们厉害到这等地步,二没想到它们一直强势到了1995年。

然而1995年也是日企登榜数量的巅峰了,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这一数字持续下滑。到2017年,只有51家日企仍在榜上,虽然丰田、本田、松下、索尼等知名企业仍居前列,可是绝对数量毕竟缩减了2/3,实在令人感慨。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企业如何避免类似的故事?

三国总计300家,会是一个铁律吗? 

看着世界500强榜单上,中美日三国历年企业数量的此消彼长,俨然就是三个国家经济大势的缩影。

1995年,日企上榜149家,美企上榜151家,而中国企业只有可怜巴巴的6家,这里面还有2家台湾企业和1家香港企业。

三国企业总计306家,让我们记住这个数字。

那一年,日本GDP是美国的近70%,中国大陆的GDP是美国的不到10%。站在2017年的我们已经难以想象,在1995年讨论赶超日本,尚属天方夜谭。

今年的世界500强,日企上榜51家,美企上榜132家,而中国企业已经暴增至115家,其中包括6家台湾企业和5家香港企业。

三国企业总计298家,虽然配比变了,但总数仍然300上下徘徊。

2017年尚未过完,GDP数据不得而知。且看去年,中国大陆GDP是美国的60%,日本GDP是美国的25%——我们已经不盯着日本看了。

我们当然盯着美国。但同时或许也该想想,会不会有“下一个中国”超越我们?中国企业会不会被某个新兴国家的公司大面积地挤出榜单?

眼前有一个经验性的数字,我不确定它是否持续有效,但目前看来值得参考:中美日三国(将来也许是中+美+X,也许是X+X+X)一直霸占着六成的世界500强企业,也就是300家。

不信?看图。

除了2008年前后,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美国企业让出不少位置而中国企业暂未抢上,其余时间,都在300家左右——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独占150家,另外两国瓜分剩余150家。 

这是一个全凭经验总结的数字,或许可以马后炮地说一说:300这个数字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你争我抢后的平衡点。

原因暂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如何持续在这300家里分一杯羹,一大杯羹。

后人哀之,亦复鉴之

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回去看上榜日企和美企的差别。

1995年到2017年,美国上榜企业虽然保持着一个大致相同的数量,但你细看其中的成员,早已是大换血。

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甲骨文、思科、高通……即便能源与金融企业仍在霸榜,可是属于IT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新上榜美企数不胜数。反观日本,属于新时代的公司似乎只有软银。

不自我革命,注定被别人革命,这个适用于企业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国家。

有人曾说,日本企业的问题是“技术偏执,创新过度”,这话也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指,日企确实从未对创新懈怠,保持着一贯的技术迭代步伐。说它不对是指,相较于真正的大趋势而言,日企的创新就像小打小闹,远远谈不上“过度”。

美国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就是那位提出“五力模型”的波特),曾在日企风头正劲之时判断:日本的竞争力并不可持续。

他的判断依据是,大部分日企做的都是“从1到N”的事情,而极少有人关注“从0到1”。从1到N,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扎堆,大家同质化竞争,直到这片战场无钱可赚。而“从0到1”的企业,享有定价权,享有超额利润。

开篇提到的那些日本企业,虽然在1995年世界500强榜单上占据鳌头,但那是因为榜单按照营业收入排名,若看利润,它们其实远不及排在后面的美企。

不断打磨,精益求精,这种匠人精神当然值得赞许。但如果只关注眼前的战场,哪怕做到行业第一,这个行业已成往事,又能有多大作为呢?

“从1到N”“容易扎堆”“同质化竞争”,看着这些形容,背后颇有一阵寒意。这样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吧?我们与其慨叹日企衰落,不如引以为鉴。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