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思路面临重大选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从国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加快,消费需求由一般的数量需求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需求转变,人民群众的需要由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生态环境需要转变。但现实的突出问题是,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变化,所提供产品的质量、品种、性能、营销方式等满足不了需求变化,出现了国内相关领域产能过剩和居民消费外流并存的局面。只有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看,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西方主要国家按照凯恩斯主义的思路,从需求侧发力,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短期稳定了经济,但政策刺激的边际效用不断衰减,单纯依靠刺激需求的不良后果逐渐凸显。西方国家应对措施不当,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发。
上述情况启示我们,解决供需失衡矛盾有时要从需求入手,有时要靠供给发力。要依据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变化,尊重规律、找准原因,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等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理论上作出的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的前瞻性安排,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