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市场走势颇为动荡不安,股指“W形”的运行轨迹好似“过山车”。期间随着市场的几度回暖,大宗交易的成交热情也有所高涨,月成交金额相比4月份明显放大。
成交规模环比回升
解禁并不等同于减持,但从历史数据看,解禁规模却往往与减持规模具有较高的同步性。6月份为2017年的解禁绝对低点,月解禁金额预计为1431.29亿元,而4月份则是年内的次低点,1436.62亿元的解禁规模和6月份相差甚微。5月份,随着市场中解禁规模的放大,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的减持行为也有所增多,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月内两市共有442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1263次,累计成交39.28亿股,成交总金额519.49亿元,整体来看,成交规模较4月份放大了20%(4月份有407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1083次,累计成交31.24亿股,成交总金额432.92亿元)。
整体统计5月份大宗交易市场的折价情况,1263次交易平均折价率为3.4%,较4月份的2.88%有所升高。4月份,随着市场的大幅回调,上市公司股东惜售情绪明显,期间264笔交易实现溢价成交,占月内全部交易比重的24.38%,其中,还有34笔交易的溢价率高于9.9%,实现了以涨停的价格成交。而观察5月份的数据发现,235笔溢价成交的交易占月内全部交易比重的18.61%,实现以涨停价格溢价成交的交易仅有10笔。5月25日,阳光城发生的1000万股涉及金额6020万元的交易溢价率最高,6.02元的成交价相比前一日5.47元的收盘价溢价10.05%。
家电白马股成近期被减持主要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的大宗交易市场,共有116家公司月成交金额超过亿元,其中,又以美的集团、中国太保、新湖中宝、兴源环境、分众传媒的成交规模最大,月成交额均超过了10亿元,美的集团以46.4亿元拔得了月内交易规模的头筹。
近日,美的集团实际控制人何享健的大额减持,使得颇受追捧的家电白马股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由此引发了业内对于董监高减持股份相关规定的激烈讨论。而作为“漂亮50”成长股的代表,近期多只家电股突然集体被自家人减持,也着实令投资者倍感意外。不过,从市场走势看,美的集团的股价并没有遭到大股东减持的影响,反而是不断震荡攀升,甚至在5月23日盘中还创出了36.58元的历史高点,月内也累计实现了7.31%的阶段涨幅,而同期,深证综指却出现了3.61%的下滑。公司股价之所以运行平稳,分析认为与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接盘”有关。数据显示,5月4日,有93家机构调研美的集团。5月10日,美的集团又迎来49家机构的扎堆调研,而这次几乎是清一色的QFII。5月18日,美的集团月内第3次迎来机构的集体“问候”,34家调研机构同样多为外资机构QFII。统计发现,一季度共有253只公募基金将美的集团纳入前十大重仓股名单,持股总市值97.96亿元。
减持新规出台
另外,5月份大宗交易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同时出台完善减持制度专门规则。这是证监会继2015年7月、2016年1月两次发布类似规定的再次规范,是对大股东减持制度的再度升级。其中,一些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股份,再由受让方通过二级市场卖出,以“过桥减持”的方式规避监管成为此次规范的重点。
减持新规最大的影响是堵住了利用大宗交易进行“过桥减持”的口子。据机构测算,由于此前的减持规定未对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做出限制,使大宗交易成为了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施减持的“主渠道”。据统计,大宗交易受让方平均持股时间为20个交易日,七个交易日以内就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卖出的占到受让股份的68%左右,大宗交易显露出了很明显的“过桥通道”的性质。而新规明确,大股东(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份减持(即其他股东减持IPO前所获股份、定增股份),在任意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大宗交易减持不得超过2%。也就是说,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三个月内合计不得超过3%、半年不得超过6%、一年不得超过12%。同时,大宗交易的受让方在受让后六个月内不得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