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17陆家嘴论坛举行,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金融业要盘活低效金融资源,提升供给效能。具体来讲,一是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的发展。充分利用金融市场 的功能,拓宽投资者群体把闲置的资金加以盘活,加以腾挪,增加有效的供给。二是对暂时性困难的先进产能龙头企业及技改项目,探索债转股等模式,降低受困企业的成本,帮助实现其持续性的发展。
以下为文字实录:
衷心感谢大会组织方对我们的邀请,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很庄重的场合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借此对在座的各位对中国银行的关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系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金融业要抓住这一重大的时代主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向大家报告三个观点。第一,用活各类资金,提升融资的质量与效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也就是说要保证稀缺的资金投向服务于“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目标,避免资金空转,避免脱实向虚,其次要坚持效率的原则,要有针对性的提供信贷、股权、债券等多种资金来源,切实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金融机构需要充分发挥聚合的作用,推动金融工具参与模式创新,吸引后续市场资金以及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加入。第三,要坚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和资源统筹。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欧洲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处在一个低成本甚至是负利率的宽松货币环境,在发达国家尤其如此。中国银行利用自己国际化的优势和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吸纳资金,我们通过发债、货币市场参与等多种方式,近年来从国际市场上筹集了数百亿美元的外币资金,有效地支持中国的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要激活商业模式,提升服务水平。首先是发挥金融的引领作用,引导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参与主体,主动参与、主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产业基金,科技银行、信贷工厂等创新性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模式,提升新增产业获得金融资源支持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动能的转换。其次,发挥金融业客户联系广泛的特点,为社会资源的配置提供高品质的咨询服务和撮合平台。中国银行有一个具体践行的案例,自2014年以来,中国银行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出于服务中小企业的目的,我们在国内外举办了三十多场中小企业跨境撮合会,共吸引两万多家国内外中小企业参与,达成了5000多项的合作意向。第三,将国家的政策指导转化为可行的市场模式,履行社会责任与坚持商业原则的有机统一。中国银行近年来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在精准扶贫方面走出了可持续、可复制的发展道路。2016年10月,中行花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投资精准扶贫平台,平台运行至今,交易金额已超过2500万元,近10万家贫困家庭受到了帮助。
第三,盘活低效金融资源,提升供给效能。具体来讲两点:一是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的发展。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功能,拓宽投资者群体把闲置的资金加以盘活,加以腾挪,增加有效的供给。二是对暂时性困难的先进产能龙头企业及技改项目,探索债转股等模式,降低受困企业的成本,帮助实现其持续性的发展。中行在过去几年里面已经对多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帮助我们的客户优化资产结构,并利用市场化手段化解存量债务,推动其产业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以上粗浅的看法向大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