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需求上升推动商品期市扩容,具有投资比较优势

需求上升推动商品期市扩容,具有投资比较优势

2017-06-23 10:1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游走在资本市场一线和各类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深圳某投资机构渠道经理刘先生,从去年开始就感受到了一个变化:“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主动了解期货市场并逐渐重视起商品期货类资产配置,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去年大宗商品尤其是黑色系涨势如虹,令国内资本市场各方侧目。其背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显著改善也由此受到关注,商品期市对资本容纳度大幅提升,令一些机构投资跃跃欲试。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金融机构产品与商品期货融合有三大途径。

  需求上升推动商品期市扩容

  大宗商品期货,通俗来讲就是原材料、矿产资源、农产品等产品的一种交易形式,致力于提升价格的公允度和透明性。中国是多种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及消费国,对商品价格的形成举足轻重。

  据证监会统计数据,我国大宗商品期货成交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上海、大连和郑州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共成交商品期货约41.19亿张,同比增长27.26%,约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总量的近六成份额。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认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已经连续七年成交量排名世界第一名,这与中国经济总量规模上升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国的GDP保持连续上升,2016年中国GDP更是超过70万亿元达到74.41万亿元,折合成美元为11.1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继续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上升,中国生产、消费和贸易方面的大宗商品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中国已经是主要大宗商品的最大生产国、最大消费国、最大进口国和最大出口国,特别是在原油、煤炭、焦炭、钢铁、大豆、油脂、白糖、棉花、橡胶、玉米、小麦、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商品上。受到众多的大宗商品的现货贸易活跃而且规模不断增长的影响,相应商品期货市场的对冲风险管理、套利交易和投资性交易需求不断上升,最终推动了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逐年增长,并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看来,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成交量显著增长,实际上意味着定价影响力的大幅提升。

  “一直以来,期货市场就是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主要工具。国内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中国期货市场越来越成熟,包括各项的配套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实体企业参与;二是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断得到实体企业的认可,特别是煤焦钢产业链企业是继有色金属行业之后参与度不断提高;三是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上升,商品期货作为资产配置的功能也得到机构投资者认可。”程小勇说。

  成交量增长的同时,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机构散户比是否出现变化?

  王骏表示,当前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仍然是以投资交易者为主、产业机构投资者为辅的市场结构,但随着风险管理理念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将会出现商品产业链企业更多的参与对冲风险管理、期现套利和“两锁一降”操作,最终提高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机构客户占比。

  具有投资比较优势

  对于追求投资回报比的金融机构来看,投资大宗商品市场有何比较优势?

  程小勇表示,从投资机会角度来看,可以购买商品ETF基金,认购商品期货资管产品,也可以运用商品期货对冲相关的股票下行风险,也可以参与商品期货的套利。因此,在房地产遭遇频繁调控,地产繁荣将近到顶的背景下,商品期货作为资产配置是很多机构的方向。“近年来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已经从原来单一的商品期货发展到商品期货期权和场外商品期权;从单一的账户管理到一对多的资管产品;从单一的套期保值发展到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方案,如‘保险+期货’等在复苏三农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从未来前景来看,国内绝大多数行业将高度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商品期货和期权市场,实现现代化风险管理。”

  程小勇提醒,从机构投资者而言,商品期货和其他大类资产相关度很低,具备杠杆效应和商品投资基金不断涌现等特点,因此在金融资产面临去杠杆压力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商品期货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

  那么,从机构投资角度看,商品期货投资与其他资产类别的融合,存在哪些机会?

  王骏分析认为,随着商品价格波动的加大,一些实体企业和机构的对冲需求提升,纷纷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期货与其他投资产品融合的机会就来了。首先是CTA基金的配置需求上升,部分权益类私募机构也增加了商品资产配置;其次是公募基金开始设计商品期货类的ETF和LOF基金产品,目前已经有21只公募商品基金产品向监管机关申请批复中。第三是众多金融机构发行与商品期货有关的资产管理产品对外销售,吸引了风险承受能力强、投资回报需求高的部分投资者或机构的青睐。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使得大宗商品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或价值上升的预期,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个人财富缩水、投资收益下降、企业为控制成本、防止资产缩水,各种资金从投资角度开始进入期货市场。2016年以来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的上涨行情,除有现货基本面好转的支撑外,还与投资者加大商品资产配置有一定关系。”王骏说。

  助企业坐稳价格“过山车”

  众所周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一项历史重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从经济基本面角度看,近年来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实体经济(工业、农业)有何影响?前景如何?

  王骏表示,从2015年—2017年的表现来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经历了“探底—大幅回升—冲高回落”一轮“过山车”式的波动行情。其中,大宗工业品市场价格波动尤其大,众多工业品的产业链企业认识到通过常规的现货市场手段无法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并开始逐步参与期货市场、学会利用期货工具来对冲原材料、产成品或库存物资价格波动风险,最终来稳定企业利润。目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品方面的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较为成熟。在农产品市场方面,进口依赖度较高、外资参与度高的部分品种,如豆类、油脂、软商品均成为期货市场产业客户参与度较高的品种,相关农产品龙头企业、贸易企业和消费企业开始逐步参与期货市场、学会利用期货工具来对冲原材料、产成品或库存物资价格波动风险,最终来稳定企业利润。

  根据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商品价格在产业周期的波动中大起大落不可避免,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作为价格形成的重要机制,由此产生了两项功能:一是基于保值产生的实体企业避险功能,二是基于投资产生的机构投资效应。而对于部分习惯“做多”的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关注这样的机会:在经济上行、通胀上行的过热阶段,原材料需求增大,商品市场明显走牛;甚至在随后经济下行、通胀上行的滞胀阶段,商品价格依然高企,显示出比股票、债券更好的投资价值。

  “从近三年的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中产业客户占比逐年上升趋势来看,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更多的参与对冲风险管理、期现套利和‘两锁一降’操作,效果也相应提高了,在期货公司进行专业指导,特别是期货公司研发力量或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指导下进行专业风险管理业务的实体企业已经成为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的模范榜样,并获得多家期货交易所的大力推广宣传,以让更多的实体企业参与到风险管理业务中来,最终提高中国实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骏说。


标签投资 商品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