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后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依托怀柔科学城大设施集群链接首都高端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网络,从而使其成为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聚集高地,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
怀柔科学城重“突破”
五年来,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推进,取得了实质成效,“三城一区”建设成为北京创新发展的主平台。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相比,怀柔科学城的定位更为注重“突破”。
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怀柔科学城坚持高起点战略定位,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打造百年科学城。
具体来看,将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一批高端研发平台,集聚一批顶尖人才,汇聚一批世界级的科学研究机构,成为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聚集高地,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全球开放共享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怀柔科学城将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式建设,并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交叉研发平台,打造多类型、多层次、协作支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建设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用户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大幅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拟的整体能力和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能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
怀柔科学城将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化开放共享,面向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开放,建立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理事会负责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计划运行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开放的设施使用申请制度,并将开放共享程度作为设施和平台运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根据评价结果配置运行资源。
“一核四区”兼顾职住平衡
年初以来,怀柔科学城建设步伐不断提速。截至5月31日,材料基因组、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等怀柔科学城核心区首批五大交叉研究平台已全部按计划顺利开工。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两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将于今年9月和12月开工。据了解,核心区位于怀柔科学城中部,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预计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均衡”的原则,怀柔科学城以“一核四区”进行空间功能布局,同时建设科学教育区、科研转化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生态保障区。
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已在科学教育区扎根,8000名师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科研转化区,中科院12个院所22个项目入驻。综合服务配套区,人才公租房等大型社区拔地而起,北京实验二孝101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也先后引入。依托雁栖河、牤牛河、湿地等资源,打造绿色景观及生态保障功能区也在统筹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