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千股集体闪崩,没有跌停板的恐惧!
27日上午10点半,港股风云突变,20余只老千股集体闪崩!8只个股跌幅超过70%、5只个股换手率超过50%、10只个股收盘价低于0.1港元,盘中个股竟然跌到0.01港元。
来感受一下没有跌停板的恐怖。
特点一:绝大部分股价低于0.5港元
从价格上看,这些个股均属于低价股,绝大部分股价低于0.5港元,甚至是0.1元以下的超低价股。
这些个股在港股市场中被称为“老千股”或“仙股”。涨跌幅对价格也就更为敏感。
特点二:这是一场集体行动
27日上午的暴跌属于集体行动,迅速而又一致,开始时间均在10:30之后。
27日对港股市场而言有些平静。恒生指数一早高开0.15%,开盘后走势震荡。
10点半之前,港股依旧涨跌互现。而在10点半后,一切变了。
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港股市场上的老千股接连崩盘,最高的跌幅高达9成以上。随着跌幅不断扩大,资金疯狂出逃。
2、六大原因众说纷纭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老师的报道
猜测一:游资风声鹤唳
某公募国际业务部总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游资预判到未来监管层可能会对港股小盘庄股做整顿,因此形成预期。目前并没有听说监管机构发布了正式文件或口头通知要求进行清理整顿,但游资可能会提前离场观望。因为游资较为灵活,对政策方向敏感,担心监管机构进行整顿。
猜测二:沽空来自中资机构
南华金融集团高级策略分析师岑智勇向记者表示,有股份被斩仓导致连锁反应,且卖盘大多来自中资行。
猜测三:某庄股资金链断裂
深圳一名私募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可能某个壳王的资金链断了。
猜测四:小盘股质押股份遭抛售
光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小盘股暴跌或受累于股东质押股份遭抛售;一些小盘股的大股东此前将所持股份质押给金融机构融得资金,半年度结算期限将至,而大股东无法还钱给金融机构,导致金融机构抛售质押股份,这可能引发了香港市场小盘股的大跌;小盘股本身流动性不佳也导致跌幅明显。
南华金融集团高级策略分析师岑智勇亦表示,也有可能是由于这类股票,股东质押的股份遭遇价格下跌,触发保证金不足,导致连环斩仓。
猜测五:港交所提议僵尸股退市
港交所前天提交了一个提案,为了激活香港小企业创新,要强制低于1元且平时交投不活跃的僵尸股的退市;同时限制借壳上市,鼓励新股上市。
对此,港交所午间回应媒体:并没有任何关于壳公司退市的提案。
猜测六:某庄家牌照被吊销
有传闻称,香港证监会把某庄的证券牌照吊销了,从而引发集体爆仓现象。
有分析人士指出,“那些香港庄股、老千股们早就该被清理出局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导致了庄股、老千股的集体暴跌,倘若从此让这些股票销声匿迹、退隐江湖,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3、香港仙股集体闪崩原因浮出:普遍关联持股,多与隆成系有关
来自澎湃新闻老师的报道。
6月27日晚间,香港证监会发言人Ernest Kong表示,当天股价大幅下挫的股票,多有与不同公司和上市券商存在多重关联、持股集中度高、成交量小、流通股少等特点。这些特点容易导致股价极度波动和市场失当行为。
Kong表示,香港证监会不便证实是否已经或正在寻求对具体个人或相关公司展开调查。
澎湃新闻了解到,这批闪崩的仙股背后,隐约闪现着一家名为隆成金融的公司。此次闪崩仙股中跌幅排名前两位的个股——中国集成控股和汉华专业服务,有一家名为贝格隆的证券公司分别持有9.73%和10.39%的股份。而贝格隆证券公司,属隆成金融旗下企业。
据此,有市场人士指出,不排除这次的闪崩潮是与隆成系有关。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种“仙股”集体暴跌的行情,大概率是爆仓所致。
据洪灏分析,有可能是大股东资金紧张,导致机构抛出大股东质押在机构处的股票,从而引发的连环反应。
在港股市场上,尤其是这些股价极低的“仙股”,通常成交并不活跃,如果股东将名下的股票质押在券商处,券商以这些股票作为抵押品,借出一定资金,但这笔资金出借通常有一定期限,当股东面临资金链断裂等情况,而无力还钱换券时,就会导致机构抛售股票换取资金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在过去的港股市场并不少见,但如此大面积的集体闪崩,确实非常少见。
查询这些股票的持股信息后可以发现,背后浮出水面的机构是隆成金融旗下的贝格隆证券公司,对于跌幅排行榜的前两名——中国集成控股和汉华专业服务,贝格隆分别持有9.73%和10.39%的股份。
有市场人士指出,不排除这次的闪崩潮是与隆成系有关,贝格隆所持仓的一些低价股也有可能继续下探。
隆成金融(01225.HK)也是港股上市公司,自6月6日起被停牌,停牌前报0.127港元。
根据2016年年报,隆成金融的现任荣誉主席是黄英源,其持有公司15.9%的股份,新任主席兼行政总裁是麦光耀。黄英源是公司的创始人,而麦光耀具有会计师背景,曾任康宏环球(01019.HK)行政总裁,及互娱中国(08081.HK)的执行董事。
隆成金融的财技之多让人有些眼花缭乱。除了2015年提出的“1股多3股”的配股计划,2016年,该公司又提出了每持有一股合并股份,可认购两股供股股份的供股计划,发行15.35亿股,筹资3.01亿港元。
值得留意的是,隆成金融6月6日的停牌并非主动申请,而是被香港证监会责令停牌。理由是,香港证监会认为该公司在日期为2015年10月26日、内容有关2015年8月17日宣布的公开发售的公告,包括重大失实、不完整或错误引导资料。出于保护所有投资者或该公司股份投资者来说,暂停股票买卖是适宜之举。
有香港市场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些被“点名”的股份很多都有贝格隆的持仓。而从6月27日的市场表现来看,多数“中招”的股票恰恰就在这份名单之中。
这5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关系复杂,属于互相持股。上市公司买入另一家公司的股份,出发点可能并不是出于股东的利益,而是为了“凑数”,帮后者提出的议案更加容易获得股东会的通过。
简单来说,如果A公司购入B公司的部分股权,就在B公司的股东大会上有了一席之地,可以帮助B公司在投票时获得更多的赞成票。然后以此类推,B公司再投资C公司,C公司再投资回A公司,就形成了一个互相受益的利益链条。
这50只股份的相互持股关系如下图所示,可谓错综复杂。
洪灏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6月27日的行情中,这种互相持股的股权关系并不是根本原因,但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这种爆仓后连锁反应的风险。
4、金宝宝控股套牢了赵薇夫妇
港股市场老千股集体暴跌,受损的不乏内地投资者,其中就有频繁现身资本市场的影视明星赵薇,在暴跌的股票中,赵薇、黄有龙夫妇持有港股金宝宝控股(01239.HK)股价重挫14.67%,报收0.064港元每股。
2016年6月17日,黄有龙、赵薇夫妇购入金宝宝21亿股,成交价0.3港元,持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份20.58%,成为公司主要股东。而彼时金宝宝控股的市价为0.2港元/股,没有公开信息显示,金宝宝为何获得赵薇夫妇的青睐,以至于愿意溢价49%买入公司股票。
参照去年0.3元买入价,按照6月27日收盘价计算,赵薇夫妇在金宝宝控股亏损近79%。
据公开资料,金宝宝为中国包装产品及结构件供应商,专注在中国设计、制造及销售包装产品(主要由发泡聚苯乙烯(“EPS”) 及膨胀聚烯烃(“EPO”) 制成,用于包装电器消费品,如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及冰箱)。
2016年财年显示,金宝宝收入同比增长98.8%至3.76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同比约为1575.5万元,上年同比则为亏损256.3万元;每股盈利0.16分。其中,贡献收入最大及第二大贡献来自集团供电视机及空调使用的产品收入,金额约为1.36亿元或占总分部收入59.0%。
在赵薇夫妇买入金宝宝控股前,被媒体冠以“香港女股神”的刘央,在2016年1月以每股0.3港元价格购入19亿股金宝宝股份,但在今年4月和5月,刘央所有西京资本控股连续减持超1亿股,减持均价仅约0.05港元,变动后持有权益16.6796亿股,占公司股份16.35%。
目前金宝宝公司最大股东为周郑斌、周鹏鹰,持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75%,接着是赵薇夫妇,截至2016年5月20日,刘央所持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18.63%。
但是金宝宝控股资本运作能力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今年5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认购人Media Range 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后者以0.06港元每股认购金宝宝控股8.33亿股股份,较当日收市价溢价约27.66%,认购股份相当该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8.17%。交易完成后,赵薇夫妇股份将稀释到19.03%。
5、50只不能买的港股
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股坛长毛)最近在自己的网站中发表《“谜之网络”(“Enigma Network”):50只不能买的港股》一文。具体股票名单见以下图表:
David Webb表示,上面图表显示的50只港股中,部分股票是泡沫,已被香港证监会警告股权过度集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票的上市公司不顾警告依然持有,可能会一直持续至泡沫破碎时,因为这些股票的收益实际上并不一定会令股东受惠。这些泡沫股对公司管理层而言,实则另有他用。
其他非泡沫股遭David Webb点名,是因为这些公司有大量投资,但投资权益披露低于正常披露门槛5%。
David Webb称,“大约一年前,Webb网站对许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不透明度感到失望,开始向联交所提交投诉,指出营利监管机构未能执行上市规则,要求公司在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披露“重大投资持有、财政年度表现及其未来前景”。对于主板上市公司,上市规则就是年报的附录16,第32(4)段和中期报告的第40(2)段。就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即年报的第18.41(4)条,中期报告的第18.59条。这些规则对“重要性”没有定义,但可以从附录16第23段中得出一些启发,公司需要披露占总资产5%以上的资产的发展或投资的详情。在股权投资的情况下,也可能考虑到超过年度利润或亏损5%的股份的投资损益属于“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披露。
之后,这些公司在最近的中期和年度报告中的披露已经增多,尽管其中一些公司正采取措施加以混淆视听,它们通过将投资列入自主管理型独立投资组合公司(SPCs),从而使未来,它们可能只会在SPC披露持有股份,除非监管机构密切关注并要求披露基础投资。
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投票权)超过30%,便应发起针对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要约收购。图表中有几家公司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如果有公司股东被视为一致行动人,而还没有任何自然人股东被计入一致行动人。如果公司股东没有采取一致行动,那么他们挑选了许多相同的股票进行投资,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巧合。香港证监会应该关注一下图表中包含的公司。
David Webb认为,对于严肃的或专业的投资者来说,底线是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的任何股票市场投资都是非常不恰当的,除非公司成为投资公司。这需要该公司超出其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投资者期望上市公司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将多余的资本返还给投资者,这样他们就可以投资。
6、如何识别老千股?
1、公司更换审计师,不能按时出具财报,或者审计师干脆辞任;
2、创始人以前有劣迹,虽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对这类公司最好远离,如果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中混入了一些劣迹斑斑的人,这些公司你要远离;
3、公司的毛利水平严重高于同行业水平,或者同行业公司都在遭遇低潮时,公司的业务却依然繁荣;
4、公司声称所从事业务在行业内排名前几位,但是现实中我们却没怎么听过,你至少应该咨询公司所处行业的从业人员,以有效确认;
5、公司账面现金充足,公司产品销售增长率不高,但是公司却频繁且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当然,这里面要分清公司是否在为未来做投资,但是频繁而大量的资本支出仍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6、公司市值不大,高管的薪酬动辄千万,即使公司股价低残,管理层也愿意配股融资,然后又以不合理的高价收购其他公司,以消耗掉公司的现金;
7、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甚至已经跌破每股现金值,但大股东既不增持股票,也未考虑将公司私有化退市,公司亦不回购股票;
8、公司的财报写的云山雾罩,似乎是管理层刻意让股民看不懂,这类我们不懂的公司,从一开始就应该回避;
9、如果一家公司本身的业务模式就是“融资—收购”,不断依靠从市场融来的钱不断收购,尤其是喜欢收购当下时髦的行业公司,这类公司你要留心;
10、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关联交易频繁且数额巨大,关联交易在多数时候就是欺诈的温床;
11、大股东或老股东在公司上市后股票一解禁立刻套现;
12、公司上市很多年,账面都挺好,但是没什么机构愿意评论的,小心是老千股;
13、公司上市多年从未分红或累计分红很少,但几乎年年配股融资,多数时候当市场已经不相信他们的时候,他们总能通过中小券商给下一拨投资人讲一个新故事,然后配股成功,然后管理层再以各种名义把钱花掉;
14、公司市值不大,却以“中国”、“亚洲”等夸张的名字命名;
15、如果一家公司上市N年,几乎没怎么赚过钱,一个不知道怎么让公司赚钱的管理层,你怎么能指望他为股民赚钱呢?这种公司,不管是不是老千股,直接回避;
16、公司持续经年的配股、合股,即使偶尔年份账面会显示盈利,但很快因为各种资本支出花掉了,在投资一家公司之前,一定多花几分钟了解一下公司以往的历史,尤其是历年的盈利记录、配股合股的记录。通过配股与合股抢劫小股民的钱,是香港股市里老千股的一个特色,关于这一点,我在下一节还会详细谈到,总之,看到这类股,直接忽略,这类股以香港本地股居多,当然,大陆上市公司现在也在慢慢加入这个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