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回稳向好走势,进出口总值实现大幅增长,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新动能不断累积,社会预期逐步好转,外贸发展质量与效益提高,实现了全年发展的良好开局。但是外贸领域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需求仍不确定,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展望下半年,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分化,我国外贸同期基数提高,预计进出口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建议下一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外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巩固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
一、对外贸易增速显著回升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投资者预期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逐步恢复、国际投资日趋活跃,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出现起色。我国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供给与需求双双向好,GDP增长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工业生产稳中有升,物价基本平稳,宏观经济环境改善。我国出口实现由负转正,1-5月我国进出口增长19.8%,其中出口增长14.8%,一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率由上年的-11.5%上升为4.2%。
(一)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一是主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1-5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37万亿元,增长14.2%,占出口总值的57.3%。其中,汽车、船舶、手机和计算机及其部件等高附加值领域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形势较好,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一般贸易比重继续提升。1-5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6.11万亿元,增长2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另外,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加工贸易出口持续下滑现象有所遏制,1-5月出口增长14%,增势好于预期。三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我国对俄罗斯、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沿线国家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9.5%、24.7%、15.8%和16.9%,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总体增速。四是民营企业进出口日趋活跃。1-5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4.11万亿元,增长21.5%,占外贸总值38.1%,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其出口份额居各类性质企业之首。五是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我国进口结构持续优化,1-5月,由于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回升,大宗商品和重要机电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具有稀缺性特点的能源、原材料产品如铁矿砂、成品油、天然气等进口增长较快。
(二)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增长,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进出口增速显著提高,由于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需求较为旺盛,加之我国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长期快于进口,贸易顺差占进出口和GDP的比重较高。这一问题一度成为发达国家抨击中国的理由之一。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国际市场争夺更加激烈,我国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推进双向开放,由“大进大出”转为“优进优出”。在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逐步向平衡状态趋近。2017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经常账户顺差19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为0.7%,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货物贸易项下顺差进一步收窄,1-5月顺差9940亿元,收窄21.1%。尤其是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长4%,进口增长44.6%,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40.6个百分点,当月出现贸易逆差610.4亿元。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节前抢时出口、节后进口先行”,导致当月进、出口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已经进入从“存在大幅贸易顺差”向“国际收支平衡”过渡阶段。
二、未来外贸稳中向好的趋势仍将延续
展望下半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复苏,全球需求呈现起色,但国际竞争加剧,主要国家贸易新政给全球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补库存、房地产投资等部分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有望延续,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犹存
1、世界经济保持温和扩张
受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改善和新兴经济体进口能力增强,世界市场需求恢复,国际贸易活动趋于活跃,外部需求持续好转。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生产改善,PMI等指数达到阶段性新高,意味着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将逐步企稳;俄罗斯、印度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动能增强,复苏形势好于预期。国际市场需求整体有所改善,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相关税收、贸易、环境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将影响全球贸易走势;英国“脱欧”和欧盟法国等主要国家大选影响区域乃至全球贸易走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将阻碍国际贸易投资合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尽管形势好于上年,但复苏程度仍然不强;WTO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2.4%,高于2016年实际增速1.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年均5%以上的增长率。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分化
今年以来,由于世界市场需求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一季度反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涨跌情况的CRB指数同比涨幅超过10%。二季度,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调。尤其进入5月以来,OPEC减产协议支撑效果弱化、美国增产导致进口量下降、美元指数维持偏强走势,原油价格连续下滑,5月4日盘中跌幅一度超过5%。在原油等主要品种的带动下,CRB指数显著下滑。当前大部分国家政府债务上升、财政收支状况恶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有限、金融风险难以根本解决等因素制约制造业企业大规模扩产。未来国际商品市场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补库存趋缓的影响下,价格环比涨幅将回落。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影响我国进出口价格走势。
3、主要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不明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在财政、税收、基建、贸易、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颁布了一系列革新措施,退出TPP、财税改革等政策已经付诸实施,并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美国颁布了《2017年贸易政策规划及2016年年度报告》,体现了国际贸易领域以美国利益为主的思想,但是尚未出台详细贸易政策执行措施。征收边境税、启动大范围双边贸易谈判等措施一旦实施,将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英国脱欧进入实质性阶段,欧盟与英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谈判拉开帷幕,欧盟贸易环境将因此产生一定变化。此外,法国大选,新一届领导人经济、贸易政策取向调整亦将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4、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当前国际逆全球化思潮暗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各国间贸易战日渐升级。由于我国国际市场份额占有率大,成为历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连续21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部分国家频繁对中国钢铁、服装、电子等重点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对相关产业出口形成严峻挑战。2017年以来,我国钢铁、有色等产品再度成为国际摩擦焦点。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呈现回暖态势,制造业有所复苏,金融市场信心增强,但政策不确定性突出,部分领域风险依然较大,持续扩张基础并不稳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际市场仍处于调整、转型与波动状态。
(二)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1、宏观经济延续稳中有进发展势头
我国经济增长实现良好开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支持稳定发展的因素逐步巩固,新产业新动能持续扩围,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十九大即将召开,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进一步树立,经济发展新思路进一步明确,全国上下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竭尽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开放为经济增长增添活力,中国经济有条件、有能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幅度加大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由于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元由弱势逐渐走强;各国贸易战不断升级,新兴经济体货币普遍大幅贬值,我国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贬。今年年内美联储将提高加息频率,美元指数维持强势走势,欧洲重要国家大选将导致欧元汇率波动震荡,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仍存较大差距,人民币汇率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仍具有一定贬值空间。汇率前期贬值的累积效应有利于降低出口产品国际价格,扩大海外出口。
3、外贸领域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
国家高度重视外贸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出台了包括“落实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差异化政策”、“扶持新业态试点政策”、“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贸易便利化政策”等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积聚。大量外贸企业主动转型,实施创新发展,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挖掘国际市场潜力,智能制造产品、电子信息产品、高科技产品等逐步成为外贸领域出口的新兴推动力,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稳步推进。
4、进出口景气程度提高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今年5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连续7个月稳中有升,其中反映企业订单情况的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连续7个月回升。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企业综合成本指数景气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我国进出口继续增长的社会信心与预期增强。此外,基数因素影响显现。去年外贸规模逐季扩大,下半年基数明显抬高,进出口维持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综合判断国内外相关因素,初步预计,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今年将由负转正,全年进出口增速保持在15%左右。
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外贸发展主线
积极适应外贸领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针对外贸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培育发展优势,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应对国际变化。
(一)做好重点应对预案,巩固对外贸易良好势头
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以及我国贸易、金融、财税等诸多领域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建议未来密切跟踪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推进对外贸易与投资稳步发展。鼓励部分行业与过剩产能向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等海外转移,适度减少双边贸易顺差。
(二)培育货物贸易新增长点
结合国际制造业升级方向,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实现出口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建议将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高铁机车、核电机组等高端产品作为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重点产品,通过政策引导、财税支持、创新补贴等措施进行大力扶持,提高我国出口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落实“优进优出”战略。
(三)鼓励重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发展
鼓励重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平台、园区等)发展。重视新型外贸产业联盟等新模式作用,构建新型“内外贸一体化”体系,培育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
(四)支持外贸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
针对我国外贸企业中中小企业比例较高的特点,鼓励以协作、开放为重点的“开放式创新”,支持企业利用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利用外部创新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