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央企收入利润双创新高,产业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改善。102家央企中有99家盈利,4其中48家效益增幅超10%,29家增幅超20%。
7月11日,国新办就2017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在会上作了上述介绍。
沈莹表示,为积极培育新动能,国资委探索从考核和薪酬分配安排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包括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增加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后的收益分成制度等。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国企尤其是央企正在进入“新周期”,营业收入已连续五个月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利润增速大幅回升,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结构日趋优化。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
规模效益保持双快增长
沈莹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稳中向好,重点行业稳产稳销。规模效益保持双快增长,月度效益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中央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今年以来各月效益均保持两位数增长,6月当月实现利润1596.7亿元,为单月利润历史最好水平。
分行业看,1~6月,中央石油石化企业成品油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0.8%和2.1% ;中央电力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4.4%,电网企业售电量同比增长6.7%;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9.1%,商品煤销量同比增长16.6%;航空企业、水运企业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9.9%和5.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央企主业利润增长贡献进一步提高。央企利润有多种来源,但是代表核心竞争力和稳定性的还是主业利润,上半年,中央企业主业利润占整个利润比重同比提高了4.8个百分点。
对于原因,沈莹表示,一是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二是得益于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是得益于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顺利推进。
“国家今年以来采取了精准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实体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很好的支撑,特别是放管服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降费减负这些工作,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包括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沈莹说。
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央企利润持续增长的背后,是去产能的推进和新动能的形成,促进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以及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降低了企业成本,释放了企业活力。
国资委在上半年持续开展“成本管控、效益否决”专项行动,上半年中央企业成本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放缓2.4个百分点,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降低0.1元;截至6月末,中央企业法人户数同比减少11%,87%的压减企业为3~5级企业;大力压降“两金”占用,督促企业加快清应收、去库存,上半年中央企业“两金”增速低于收入增速10.5个百分点,资产周转效率稳步改善。
与此同时,国资委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强化资本约束,优化资本结构,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全面排查债券兑付风险,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偿债能力持续增强。
提前完成钢铁去产能全年任务
在去产能方面,沈莹表示,上半年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59万吨,重组煤炭产能1300万吨。
李锦表示,央企利润的恢复与增长,深层次的原因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变化,得益于“稳增长、促改革、去产能、降成本、严管理”。去产能的硬仗是处置“僵尸企业”,是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国资委开展了“处僵治困”工作,一企一策制定“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子企业治理工作方案。同时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总体完成进度已超过50%,独立工矿区剥离办社会职能试点顺利推进。
“在中央企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我们下了很大决心,特别是以僵尸企业治理为牛鼻子来推动钢铁煤炭去产能,推动宏观供求关系的平衡,达到了真去、真降。特别是通过压减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也减少运营成本,通过亏损企业的治理、低效业务的处置,减少了低效资产的占用,同时我们也推动央企集团之间的重组、产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发挥了很好的协同效应。
沈莹在谈到央企重组表示,重组过程中有很多难点问题。首先,两个集团的重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的融合。两个集团各自有自己的文化,合并以后,必须在文化上进行融合,文化上融合是企业战略协同的一个重要保障。
第二方面,两个集团合并以后,必然要向中高端产业布局,也必须要退出一些业务。退出就涉及到人员安排、资产处置、债务重组这些难点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重组后的效果。
“这几年中央企业重组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并,重组以后要做大量的整合工作,特别是在有的集团上市公司比较多的情况下,还有涉及资本市场的大量协调工作。总的来看,中央企业重组还是比较平稳顺利,效果也是符合预期的。”沈莹说。
鼓励科创 培育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时期,央企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新动能的培育。央企中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其效益增长发挥了很好的拉动作用。比如重型装备制造业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2.9%、订单同比增长46%,医药、军工、电子等制造业,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沈莹表示,为调动科研人员攻克难关、创造技术积极性,国资委探索从考核和薪酬分配安排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包括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增加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以后的收益分成制度等。整体来看,效果非常突出。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商飞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中船重工参与制造的国产首艘航母成功下水,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顶吊装成功,中交集团承建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深海对接,中国中车集团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成功首发。
沈莹表示,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也是国资委在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措施之一。5月16日,由航天科技所属航天投资发起的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达1500亿元,首期募资1139亿元。中央企业国开创新投资基金也将于近期成立。目前,中央企业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已超过200只,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系架构初步确立。
李锦表示,要使中国国有经济重新恢复增长动力,必须从供给侧发力,培育新动能。从短期看来,要尽快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规模减税、放松垄断和行政管制,多方面降低对中国企业的供给约束,增加新动能;从中期看来,应通过市场化手段,让生产要素从那些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的产业,尽快向新供给形成和新供给扩张阶段行业转移,更新供给结构。
李锦说:“从长期看来,则应该深化供给侧改革,减少对劳动、土地、资金、管理、技术等各生产要素的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让五大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开启中国经济的新一轮上升周期。”(原标题:6月利润创单月历史最高,央企上半年成绩单亮点颇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