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结束,会议对中国下一步的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等重大问题和方向“定调”,并作出部署。在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习近平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解读称,虽然近十年以来,业内也在提倡国有大银行转型,但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确是新提法。
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论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评论员文章称,要“加快完成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
文章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要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要下决心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链。直接融资要补短板,把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间接融资要调结构,加快完成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多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国有银行在金融稳定,包括金融改革方面,要起到更重要的领头羊的作用,大型银行的改革也代表了国家对金融整体改革的要求。
“银行转型其实在行业里也提出好多年了,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有大型银行战略转型,一方面说明过去的转型的力度还不够,或者说国有大型银行距离国家要去还有一定差距。”针对大银行转型的提法,某金融机构高管表示。
“大银行病”
对于“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中的“国有大银行”包括哪些银行,业内理解不尽相同。
某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表示,他认为国有大行一般工农中建交,其实都是国有控股。还有提系统重要性银行,加上中信、招商。邮储应算。一般说国有大行指商行。政策性银行不算,也没法转。政策性银行也在提转型,是引入一些商行机制而已。
上述金融机构高管则认为,国有大型银行不仅仅是工农中建交,也包括邮储银行和三家政策银行,它们整个金融总量在银行当中占比确实很高。所以,这些银行要增强它们的实力,包括作为国有控股的地位,以及它们在金融稳定改革所起的作用,转型确实有必要性。
近年来,国内经济也面临结构调整,银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经营转型与战略调整也成业界的共识。
“必须转了!”上述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感叹, 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在变,交易渠道在变,国际先进的金融市场成熟产品在国内还运用不全面不充分。外延式扩张、同质化竞争造成银行企及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利用不充分并存。传统存贷汇短兵相接,客户需求的全金融市场产品配置、方案解决从人力资源、机制到管理都滞后。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熊启跃表示,国有大型银行正面临挑战, 综合化经营程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特别是涉及资本市场的一些业务参与度有待提升,另外零售业务的智能化和电子渠道化也应有所增强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惠民效率;另外,国际化程度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应通过优化海外布局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另外,如何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摆脱“大银行病”。
熊启跃解释,“大银行病”是指由于业务规模发展过大,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不高,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
大型银行战略转型并非易事,原农行总行公司与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汪杰指出,国有大型银行存在很多问题症结待解决:第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大而不强,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 相较国际同行较低,由较大提升空间;同时,资产回报率(ROE) 相较国际同行明显偏高,过度运用杠杆,同时银行表外业务。
第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依赖存贷差,即所谓息差收入,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定价,存贷差收窄之下,银行净利润增速显著下滑,面临风险银行资产规模膨胀较快,理财,同业存单等表外业务增长迅速,监管套利,资金空转明显。
第三、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多依赖传统业务客户资源以及网点、人员优势,单个网点、人员创造效益有待提升,业务创新意识不足。
第四、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多扎堆城市、大型国企,存在红海中的过度竞争,面对县域、广大中小企业,缺乏有效业务解决方案与风控措施。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部门架构设置臃肿不堪,业务审批环节复杂,业务办理流程拖沓。各种中间收费环节较多,很多形成霸王条款,不符合国家提倡简政放权精神。
如何战略转型
针对大型银行具体如何转型,业内人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行战略转型与我国的金融体系的转型是紧密相连的。”熊启跃称,具体来看,就是加强综合化 国际化和智能化发展,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集团。与国际大行相比,我们的存贷款占比较高,息差较高,非息收入占比偏低,特别是投资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较低,零售条线的贡献度较低,海外收入和海外资产占比较低 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转型或调整应从需要的角度去讨论,比如要实现什么目的。我理解,这个转型就是融资结构信贷投向的优化。”谈及对于大型银行转型的理解,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曾刚进一步解释,大背景之下,整个金融要围绕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来展开。具体分析来看,实体经济在金融层面存在的问题是两方面:一是股权融资的不足,实际融资的占比比较低,直接导致中国债务负担率高,也即是杠杆率比较高,这是融资结构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在金融体系层面要加快直接融资甚至股权融资发展是必然方向。二是融资主体结构,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应是中小企业和小微全体融资需求,以及民营经济供给的不足。我国现在的金融结构,一方面是股权和债权的融资结构,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资金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地方政府和国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不足,这是整个银行体系面临的问题。大银行,股份银行等银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国有银行是标杆性作用,所以,曾刚对“转型”的理解是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银行内部人士谈及转型,则更聚焦在实操层面。上述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对于转型方向似乎有着更清晰的看法。他表示,国有大行应从两个方面转型,一是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综合经营客户,从“存贷汇”向价值经营转变。全方位产品配置、严控风险,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案解决”。客户上下游联动、私公联动,资产、负债、股权互动。二是国有大行向综合化、全能型、国际化发展;中小商行以一定客群、产品手段定位发挥差异化特色优势。
上述金融机构高管则表示,作为企业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的转型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针对企业自身情况,作为转型,应是做自己擅长的,作为国家来说,推动国有大型转型,只能是推动,具体转型方向,还是要根据这些银行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来制定。(原标题:国有大银行如何战略转型?|聚焦金融工作会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