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税务总局:上半年税收收入达70789亿元 同比增8.9%

税务总局:上半年税收收入达70789亿元 同比增8.9%

2017-07-20 15:42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7月20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通报会,介绍今年以来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落实减税政策、实施资源税改革等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70789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同比增长8.9%。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比达到57.6%,零售业税收增长25%,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看亮点:税收指标显变化,改革落地见成效

税收数据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郑小英介绍说,上半年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税收指标明显好转,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二、三产业税收增长较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营改增等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上半年我国第二、三产业税收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为57.6%,比2016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税收收入也由去年的下降,转变为今年上半年较快增长,反映出实体经济逐步好转。”郑小英说。

消费相关行业税收快速增长,消费升级持续深化。上半年,一些反映消费情况的税收表现较好,如零售业税收增长25%,快于整体税收增幅16.1个百分点,反映出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同时,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知识型、服务型、创新型消费扩大,体育、教育、文化艺术、娱乐等行业税收分别增长64%、34.9%、24.9%和15.6%。

区域税收差距缩小,区域发展战略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国东、中、西部税收收入分别增长6.7%、13.9%和12.4%,中西部地区税收增速快于东部,重点区域税收差距有所缩小。区域优势行业税收增长迅速,比如,京津冀地区通用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57.7%,高于全国29.7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52.5%,高于全国13.8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税收优惠助力“双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上半年,全国税务部门落实“双创”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税2169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支持科技创新各项优惠政策减税1243亿元,增长25.2%,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减税828亿元,同比增长44.4%,惠及纳税人3000万户。

降成本:六项减税落实中,组合发力增后劲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六项减税政策,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供给。

“六项减税政策发挥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后劲的作用,具体来看呈现三个特点。”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刘宝柱分析以为,一是组合发力,实现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三大类税种全覆盖。二是涉及面广,不仅涉及企业还涉及个人。三是形式多样,不仅有试点后全面推广的政策,也有新的试点政策;不仅有“到点”政策的延续,也有新政策的首次推行。

目前,六项减税政策文件已全部出台。如何做到让纳税人对减税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刘宝柱表示,税务部门主要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减税政策落地。

第一,加强宣传培训。从政策内容、受惠范围、办税程序、实例解析等方面对纳税人进行政策辅导。“各地还在新媒体、地铁等平台上,对政策内容、办理流程、申报表变化等纳税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多元化宣传。”刘宝柱说。

第二,优化申报系统。“在申报软件的登录、填报和提交等各个环节均增加了六项减税政策的信息提示,提醒纳税人及时享受优惠。”刘宝柱表示,申报系统还完善了自动计算和填写功能,对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能够自动计算出减免税额。

第三,加大督察力度。税务总局于6月26日至7月6日派出10个督察组,分赴部分省市,开展税收执法大督察工作,持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保障六项减税政策顺利推行。>

优环境:“放”“管”更规范,服务更有感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税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优化纳税服务,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

推动职能转变,让行政许可“更标准”。“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关于简化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程序的公告》,从减少申请材料、简化办理文书、实行代办转报、完善送达方式等5个方面节约办税成本,压缩审批时限。”纳税服务司副司长于耀财介绍说,比如,对能够当即办理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出具和送达文书;各省税务局可以结合实名办税推行情况,进一步简化办税人员身份证件查验程序。

优化办税方式,让纳税人“更有感”。“目前国地税合作事项总数达到51个,全国一万多个办税厅联合办税窗口超过3.6万个,2000多个办税厅推行了‘一窗一人一机’联合办税,大大便利了纳税人。”于耀财说。

约束税收裁量权,让税收执法“更规范”。“目前已出台9个税收工作规范,在此基础上,依托金税三期,来实现税务稽查全程跟踪记录、运行透明、痕迹可查、效果可评、责任可追。”于耀财说,今年上半年,全国税务机关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抽查纳税人9.48万户,查补收入742.6亿元。

完善激励惩戒机制,让税收信用“更给力”。于耀财说,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大与工商、海关、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激励惩戒合作力度,守信激励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同时,对“黑名单”当事人采取出境边控、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等惩戒措施,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对外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案件4606件。

扩效应:降费负增弹性,资源税释放“绿色利好”

今年7月,资源税改革实施已满一年。“这一年来,改革进展顺利、运行平稳,成效显著。”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副司长孙群说。

清费立税效果显著,税费负担总体下降。“将矿产资源补偿费降为零,停征了价格调节基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减轻了企业不合理负担。”孙群说,2016年7月到12月,129个改革税目实际征收资源税165亿元,改革后税增费减,总体减负48亿元,平均降幅22.5%。

税收弹性明显增强,税收调节作用显现。2017年以来,随着资源价格上涨,资源税收入大幅增长,上半年税收收入695.99亿元,同比增收257.03亿元。“资源税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煤炭、原油等资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带动的,体现出从价计征机制的自动调节优势。”孙群说。

从价计征效应多重,促进资源行业治理水平提升。一方面,资源税的产业调节作用得到明显加强。比如,山西省上半年煤炭资源税收入139.27亿元,同比增长151.36%,有效平抑了煤价高企带来的超额利润,有利于防止行业过热。另一方面,税收优惠促进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初步统计,一年来,全国共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资源税36.92亿元,有效鼓励企业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初显节水成效。“从总体实施效果看,河北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下水的抽采,水资源管理逐步规范,企业节水意识普遍增强。”孙群说,2016年河北省非农用水量同比减少1.8亿立方米,抑制地下水超采的作用开始显现。

创示范:破解“痛难堵”,试出征管改革“好经验”

让试点成为改革发展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是税务部门推进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招”。

作为试点单位,重庆市国税局局长李杰对此感触颇深。“试点改革中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始终聚焦征纳双方高度关注的办税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改革目标。”他说。

比如,为了让纳税人办税少走“马路”,多走“网路”,重庆国税“用活”电子税务局,率先实现发票业务省级通办。“重庆市内纳税人可以像网络购物一样,通过电子税务局领用、代开发票,并邮寄到指定地点。而且电子税务局还提供申报缴税、办税地点导航等很实用的功能。”李杰说,截至6月底,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有实名注册用户67万,办理业务123万笔。

再如,集成“一表申报”,让九成一般纳税人申报零录入。重庆国税自主开发“网上申报辅助软件”,将10张表整合为1张表,同时集成6大征管系统数据,实现发票数据自动填写和申报表自动产生,90%以上的一般纳税人申报“零录入”,其余纳税人的填写量也减少了90%。

同样作为试点单位,河南省地税局重视深入分析传统征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服务机制,持续提升纳税人办税体验。

河南省地税局局长智勐表示,一方面,从2015年开始,河南地税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全省10万户重点纳税企业走访一遍。目前,已走访企业7.8万户,收集意见建议3万多条,问题解决率98%以上,通过实地了解纳税人的诉求,找准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平台收集税收征管系统数据、第三方和互联网信息,建立全省统一的税收收入数据仓库。目前,已实现与财政、工商、国土、人社、住建、环保等20多个部门的数据共享或对接,归集基础数据26亿多条,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

会上还通报了江苏“3·2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四川凯富商贸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等6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案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