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近日,国防部回应“印军越界”:中方希望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但决不会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做任何妥协。回想到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不是突然发生的,背后是一条从1949到1962年的艰难跋涉之路,面对印军频频挑衅和西方对印军的援助,我军用子弹换来了边境和平。
历史是最好的镜子。国防部的霸气回应也不是瞎吹嘘的。今天,推荐大家阅读当年“藏字419部队”政委阴法唐中将的一篇访谈。老将军回忆了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的经过,有很多细节。原文刊载于《军事历史》杂志2005年第2期,是个长达1万5千多字的访谈,本篇压缩整编到了4千字。
阴法唐将军
尼赫鲁想把西藏变成“缓冲国”
印度对我国领土的蚕食早就开始了,为什么我军的反蚕食斗争迟至1962年才开始进行?
中印边界争端分西段、中段、东段三个地区,情况都不同,很复杂。就拿东段来说,一因麦克马洪线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期盼谈判解决;二因印军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大片地区之时,正是我们进军西藏初期,根基不稳;此外,在建国初期我们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无暇顾及。
当时,印度总理尼赫鲁一直想把西藏变成一个“缓冲国”,基于这目的,他与西方敌对势力勾结。早在昌都战役时,他就荒唐地指责中国军队“入侵西藏”,支持DL集团的分裂活动。
1959年3月,DL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我军进藏平叛。DL集团叛乱失败后,尼赫鲁的幻想破灭了,便指令军队实施“前进政策”,与我军发生流血冲突。
东线的“朗久事件”与西线的“空喀山口事件”发生后,为不使事态扩大,并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政府和平谈判的诚意,中央下令我边防部队停止巡逻,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主动与印军脱离接触。随后,周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外交人员进行交涉。
但尼赫鲁拒绝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又不同意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维持现状,开始变本加厉地蚕食我领土。
1962年6月至7月间,毛主席提出:“绝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6至9月间,藏字419部队在政治动员的同时也进入了军事训练,进行了干部调整,还从内地军区还调来人才、装备、通讯器材。
这场仗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1962年9月以前,印军蚕食重点在西线。我军采取“顶、逼、围、堵”等办法,有效遏制了印军的扩张活动。但是从9月开始,尼赫鲁将蚕食重点转到了东线。
“麦线”不被我国承认,印军曾在50年代侵占了“麦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但尼赫鲁居然还下令越过“麦线”继续向中国领土“前进”。
西藏军区为了查明印军入侵“麦线”以北地区的情况,派遣一个连的侦察分队到克节郎地区设立哨卡,与南岸印军隔河对峙。但是,印军向上谎报军情,说有600多名中国军人包围了他们的哨所。印军以此为借口,“武力驱逐”我军。
接着就发生了择绕桥事件。印军向我守卫择绕桥的边防战士开枪,打死我边防战士5人。10月10日,印军又在择绕桥制造了新的流血事件,我军牺牲11人,伤12人。
这次事件发生后,大家看清了,克制忍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与印度的一场军事较量是不可避免的。当时就下了反击印度侵略军的决心,至于反击的规模,仍属武装冲突这个层次。
10月12日,尼赫鲁公开宣称要把中国军队从克节朗地区“清除掉”,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公然叫嚣:“我们将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一定要把中国人赶出去。”
同一天,张国华司令员到拉萨,军队向克节朗前线集结。
10月17日印军在东线和西线同时向我军发起进攻。随后,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
18日,印度国防部官员宣称,他们取得了拿破仑式的独一无二的胜利。当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指示:“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印军哪见过这么厉害的军队?
1962年10月20日,东线的克节朗战役打响。这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第一个战役,也是战斗最激烈、最艰苦的一个战役。
双方的兵力如何呢?
整体来看,两军相当。印军东线印军兵力约2.2万人,我军在东线总兵力2万多人。但我们在克节朗方向集中了绝对优势兵力,在其他方向实施佯攻,以牵制当面之敌。
印军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的是他们的王牌第7旅,另配属了阿萨姆步兵第5营和炮兵、工兵等部,兵力共3000多人。我方参战兵力共为10300人。敌我兵力对比为1:3,我3倍于敌。
我军这场胜利离不开合适的战略和战术。
当时,印军第7旅在克节朗地区的部署像一个短腿的“T”字,正面宽,纵深浅,各据点距离近,要歼灭他的一个营,其余部队一是可能来援,二是可能逃跑,况且我们有能力把它吃掉,所以不如作全歼一个旅的计划。并且,我军采取夜行晓袭的战术,在夜色掩护下穿插、迂回到敌侧翼和背后,在攻击出发地隐蔽待机。
实事求是地说,印军很能打。他们是精锐,又受了欺骗宣传,认为我军侵略了印度领土,加上对我军特别英勇的战斗作风和俘虏政策不了解,就一味抵抗,很多战斗他们被打死的比当俘虏的还多。如卡龙据点有印军143人,其中被我军击毙的有92人,当俘虏的只有51人,其中不少是因伤被俘。我军在攻克卡龙的战斗中伤亡也较大,牺牲21人,伤29人。
两强相遇勇者胜,我军的顽强压倒了印军。
印军的工事主要是地堡,我军就逐点攻击。著名的“阳廷安班”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涌现的。这个班共8人,班长牺牲了,第二班长接着指挥;第二班长牺牲了,副班长马上顶上去;副班长牺牲了,老战士立即顶上去,最后牺牲了7人,只剩一个新兵,这个新兵又主动加入另一个班继续战斗。这个班在另一个班的配合下,攻克了27个地堡,歼敌55人。
印军哪见过这么厉害的部队?原定三天的攻坚任务,我军只一天就完成了。印军第7旅大部被歼,余部纷纷南逃。此时中央军委下令我军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越过“麦线”,向南追击。
最终,克节朗战役包括向达旺方向的追击作战,共歼灭印军1897人,其中毙敌832人,俘1065人,缴获火炮75门,轻重机枪122挺,枪1104支,直升飞机2架。
迫使印度回到谈判桌
克节朗战役之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同时,总参和西藏军区前指下令我军停止追击,在达旺河以北休整待命。
但印度政府不但不理,反而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组织战时内阁,发行战争公债,进行战争动员,并公开向美、英等国乞求军事援助,决心与中国再进行一次较量。
印军还要打,我们想罢手是不可能的,只好奉陪。为了打破尼赫鲁通过军事冒险达成领土要求的幻想,毛主席、党中央决定给印军更为沉重的打击,迫使印度放弃军事冒险,回到谈判桌上来。
1962年11月12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再歼灭印军3至4个旅的任务。
第二阶段反击作战,达旺至西山口、邦迪拉方向是主要方向。
此时,我军与印军在这个方向的兵力对比为1.5:1。中央军委为了加强东线主要方向的作战兵力,从西宁调来1.8万人的兵力。同时,印军在达旺河南岸至提斯浦尔部署了1.5万人的兵力,沿公路两侧纵深梯次配备,基本上是一个长蛇阵。
刘伯承元帅指出印军的部署特点为“铜头、锡尾、背紧、腹松”,而后,我军采取了“打头、切尾、斩腰、剖腹”的战术,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多路穿插分割,将敌人的长蛇阵切为数段,各个歼灭。
终于,印军的后路被断,陷入了前有追兵,后有堵截,两翼受到攻击的绝境,纷纷向公路两侧的高山密林中溃逃,印军战线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21日,中国政府发布声明,宣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部队接到了停止追击的命令,转入分片清剿。
第二次战役中,我军歼灭了印军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上歼灭了第48旅、第65旅、第67旅等部,毙旅长以下2886人,俘2177人,缴获枪3840支、炮187门、汽车416台、坦克9辆等大批物资。而我军牺牲225人,伤477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无一人被俘。
战后,我军不仅释放了全部战俘,还将缴获的武器装备全部归还给了印军,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恐怕也是没有先例的。后来有人评论说这一仗打得“漂亮之极,潇洒之极”。
为什么中国要主动撤军?
我军本应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为什么要主动停火?主动停火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后撤?
其实,这些疑问在当时也是存在的,有人说:从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向南麓追下去,气温会越高,在公路上追击敌人时,可以扔掉棉袄,只穿单衣。氧气充足了,呼吸也顺畅了,打了大胜仗,收复了被侵占的国土,心情欢快得不得了。但是部队后撤时,正好相反,步步往高处走,越走越冷,氧气又慢慢稀薄了,呼吸又困难了,心情就更沉重了,思想上的弯子也是有的。
但是那时候毛主席、党中央的威望非常高,只要给战士说这是毛主席、党中央的决定,大家都会认为是英明正确的,都会坚决执行。通过学习,大家理解了自卫反击战是被迫进行的,打是为了和。
那“停火后撤”的具体理由是什么呢?
第一,中国政府反对用武力解决边界问题,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纷争,包括边界问题。中印边界冲突正是尼赫鲁关闭谈判大门引起的,我军自卫反击就是要告诉印度当局想通过武力解决边界问题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撤军,不仅会给尼赫鲁以口实,还会使与我国存在边界问题的许多国家心存疑虑。
第二,我们的主要战略方向不在西南,而在东南。我们不想在这个方向与印度陷于一场持久消耗的战争中,而分散和削弱主要战略方向的力量。况且印度曾经是个殖民地国家,他与帝国主义存在本质区别,他对中国的根本战略利益从来就不构成主要威胁。
第三,我们不想给美、苏等国际反华势力以可乘之机,正是美、苏的支持和怂恿,尼赫鲁才会在反华的路上越走越远。印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溃败后,尼赫鲁抛弃了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假面具,甚至公然写信给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美国出兵打中国。中印两国继续处于战争状态,势必给美、苏以坐收渔利的机会。
事实上,两次战役狠狠打击了印度扩张主义者,扩大了我国的政治影响,得到了国际上的舆论支持,粉碎了帝国主义的造谣诬蔑,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政治、外交斗争,也为今后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
毛主席在战前说:“这一仗至少要保持边境20年的和平。”如今,40多年了,边境上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也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重大历史意义。
获取更多财经新闻讯息,请关注财经365。(原标题: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境对峙会打起来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