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徐留平北上的消息成真。8月2日,一汽集团正式发布公告,中组部宣布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将出任兵装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原兵装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长安汽车(14.17 -2.14%,诊股)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将任职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这是继两年前一汽与东风最高级别领导人换防之后,汽车行业又一次重磅人事变动。
徐留平原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同时也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徐留平掌舵下的长安,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成为第一家自主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企业,同时成长为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牢牢的站稳了汽车集团第三的位置。目前,在所有国有汽车集团中,长安的自主竞争力最强,市场规模最大。
2014年,一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建一落马之后,徐留平也曾是呼声最大的接班人之一。但未曾料想到的是,已经调任吉林省副省长的原一汽集团董事长竺延风临危受命被调往东风集团,而东风集团董事长徐平北上——徐平这位以“稳”字诀在过去几年推动东风成长,也是汽车圈仅有的两个副部级企业的掌门人。或许对于当时动荡中的一汽而言,徐平的到来是最好的安排。
但对于一汽而言,仅仅“稳”是不够的,在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央企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徐平进入一汽之后,实际上也在推行改革,包括对组织机构的调整等,但这种改革效果如何,目前并没有完全显现。而此时,已届60岁的徐平也已经逼近退休年纪,谁来带领一汽冲破眼下的束缚实现展翅高飞?还处于壮年时期的徐留平(54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一方面,已经担任兵装集团总经理的徐留平,调任一汽担任一把手,在级别上已经不再显得突兀,调到一汽之后在管理上则更容易“服众”——这在资历和能力同样重要的国有企业中,显得十分重要。当然,管理部门的这次人事安排的良苦用心是完全可以看到的。在如何盘活一汽的人事安排上,主管部门并没有采取“空降”模式,而是从同级别的汽车行业央企中平调。首先是联系比较紧密的一汽和东风,其次是长安北上。
因而,三家企业未来的互动,必然将更加频繁。目前,一汽和东风已经建立了对话、合作机制,双方在人才方面进行互换,互相交流学习。同时,还建立了共同的研发中心。而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长安也将会加入其中。而这可能将三者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国家层面而言,想建立的可能是一个具备超强研发实力的联合研发中心,而几家央企则还是保留品牌,分散突围的好。当然,这只是个人猜测,不足为凭。
但对于徐留平能否“盘活”一汽,外界是有很大疑问的。这并不是质疑徐留平的能力,而是担忧面对着一汽这个利益关系盘根错杂的局面,不知道从何而治。一汽的改革,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提出的,早在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对一汽的手术就已经在不断推行,但是至今连最基本的整体上市,完善的公司制建立都还没有完成。目前,一汽集团是六大汽车集团中唯一未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而要进一步,彻底介入市场,将一汽这盘棋走活,难度可想而知。
曾有一汽内部人士对笔者感叹,一汽的改革太难,动任何一块都是“伤筋动骨”,牵扯出一大堆人。换言之,一汽的改革必然是自上而下推进的,一个强有力的掌舵者是必须的,但一汽的改革又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基本上是需要重新树立一个体系。这又需要主管部门授予改革者更大的权力和信心。改革必然是牵一发动全身,究竟是要稳住现状,还是背水一战亮出改革的利剑,这对于谁来说都不会是一个轻松的选择——毕竟拥有十几万员工的一汽,几乎相当于半个长春。
一汽“打喷嚏”,吉林就“发烧”,怎么选择?这个问题也是眼下国资改革推进中一个普遍性难题。这个难题的解决,不能像南车北车式的通过合并可以解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国企,一汽的问题反应了大多数国企的普遍性问题——在于缺乏企业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这又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从目前来看,汽车行业国企改革有两大重要模式:1、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实行管理层激励等方式,提高经营效率;2、上市公司作为集团资产运作平台,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实现整体上市等。而东北地区鼓励混改,目前包括华晨等企业都在积极运作改革,但一汽方面尚没有公开消息,而整体上市也是一拖再拖。这导致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机制尚不健全,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思想薄弱,官僚色彩严重。
其次是作为央企,其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中小学校、公检法、医疗卫生等社会机构多,每年约需支付大量补助经费。在不少的地方性国企改革中,这些业务板块都是不断被剥离出去,但一汽在这方面也是进展缓慢。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顽疾无法处理,比如企业厂办大集体多,困难企业多,资产负债率高。在一汽下属的诸多企业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而作为一个基础改革仍未能顺利实行的央企,一汽存在的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其企业组织结构上仍需完善,“大而全、小而全”状况普遍存在,专业化协作水平低,科技开发能力不弱,但转化效果特别差,其次是在与市场接轨上,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国内一家熟悉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汽车集团高层对记者表示,一汽内部研发储备实际上很多,但基本上是科研立项,很少投入市场之中,这导致企业的研发不为市场服务,两者之间完全脱节。
十多年过去了,上述问题基本没有解决。而且有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诸如一汽这样的大型国企改革,其困难时显而易见。国企改革中,见效快往往是规模较小的地方国企,比如当年的格力电器(39.02 -0.61%,诊股),在几乎倒闭中成长为今天的规模。这是因为改革本身就是赋予极大的权利,同时船小也好调头。而一汽的改革成功与否,也需要来自顶层设计的改变,推动机制体制的改变,建立完善的公司制,这个过程伴随着资产的剥离重组,伴随着利益格局的打破。
而这,仅仅寄希望于徐留平一人身上,并不太现实,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机制健全,将士用命的综合结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简单以合并重组试图来打破现在的改革艰冰,都是不现实的。(原标题:身患东北老国企的典型病 究竟靠谁能"盘活"一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