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5月大宗交易数量为1334笔,6月和7月分别为917笔、743笔。大宗交易对大股东减持的吸引力已大大降低,但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大宗交易市场仍然保持着活力。
“接盘”方案亮相
此前,大宗交易是重要股东、高管规避相关减持规定的特殊渠道。多数大宗交易在完成之后,接盘方即立刻清仓抛售,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减持新规意在关上这一特殊通道的大门。
自5月27日减持新规公布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其中明确规定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相应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受让方须遵守6个月禁止转让限制。这也就意味着减持新规拉长了受让方出售股份的时间,同时受让方将不得不承受持股6个月的市场风险。
在经历最初的恐慌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宗交易接盘方已经制订了各自的方案,甚至部分市场人士直接推出了买断式大宗交易,还可以九折接盘。不过,相比起这种方式,更多机构则倾向于“兜底”。
一位大宗交易市场人士给出的大宗交易买断式接盘的方案中,资金方明显拥有更多的议价权:“由我方自由资金或配资,一次性买断股东所减持股份,半年锁定期也由我方承担。我方按当日收盘价8折至9.5折受让,由减持方对我方承诺兜底收益,如8%-10%(并可协商后端收益),减持方一般为金融机构或上市公司大股东,要有一定兜底能力。”此外,部分大宗交易资金方还将部分产品设计为6个月型的定增产品用于接盘大股东减持。
另一位从事大宗交易接盘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们是通过信托产品去大宗交易进行接盘,针对的群体就是董监高。“我们主要选择的就是大股东或二股东,因为他们信誉良好,有兜底和保本的实力,另外就是要具体去看股票的质量如何,再谈具体分配。”
一家券商则设计出了一套更复杂的交易方式,即“买入转售减持”的服务,针对的同样是董监高群体以及大股东。该机构指出,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过桥减持大大减少,各种变相减持道路被堵死,传统的大宗交易若没有抽屉协议也无人会接盘,因此推出了专为VIP客户服务的“买入转售减持”。
具体来看,客户首先通过大宗交易将在90日内不超过2%的标的股份转让给上述券商机构,一年累计最多可减持8%的股份。交易之后,客户可以获得60%至70%的保证金,另外30%至40%的资金作为初始保证金留存在该券商机构,待股票了结时进行结算,多退少补;而该券商机构则在接盘大宗交易6个月之后,接受客户委托逐步卖出股票,同时将采取逐日盯市,程序化减持,减持量大约是日均交易量的20%。
折价率抬升
据招商证券统计,减持新规出台后大宗交易的成交规模明显大幅下降。实施减持新规前的4月和5月,沪深两市大宗交易总金额分别为432.92亿元和519.46亿元,日均交易分别为60笔和63笔,平均每个交易日发生大宗交易金额分别为24.05亿元和25.97亿元。实施新规后,成交金额分别为331.73亿和279.58亿,日均成交40笔、34笔,日均成交金额为15.08亿和14.71亿。新规实施以后,大宗交易日均成交笔数减少约40%左右,日均成交额减少约42%。
另外,减持新规下,找到大宗交易接盘方的难度相比以前可能会有所增加,这使受让方在议价中拥有更多主动权。数据显示,在4月至7月的大宗交易中,折价率超过10%的交易占比依次为12.1%、11.57%、10.56%和14.02%,可见新规实施以后,6月的高折价交易占比小幅下降1.01%,7月份提高到14%以上,说明新规实施后大宗交易折价率有抬升迹象。
从7月数据来看,折价5%以上的大宗交易数量达到280笔,占比达到37.68%。总体上,折价交易的则为477笔,占比达64.19%,溢价交易的96笔,占比12.92%,平价交易170笔,占比22.88%。
兴业证券认为,溢价交易的逻辑主要是私有信息交易与控制权溢价;平价交易背后的逻辑通常为机构投资者换仓。而在减持新规之后,折价率攀升在大宗交易市场遇冷的情况下是很正常的。
在减持新规之后,此前从事大宗交易人士口中的“基本不会亏”的情况已被打破,试图通过大宗交易而迅速实现资金回笼的行为也基本不存在。据了解,在新规出台之前,大宗交易通常都是短期行为,行业内基本都是在一周内的时间,短则次日即出货完毕。在目前的震荡市场行情中,大宗交易的参与者往往更加谨慎,即使以较大折价拿到的股票,基本立刻就出货,甚至能够忍受一定程度亏损。
大宗交易优势仍存
减持新规出台后,限制了接盘方的随意买卖,锁定6个月将增加其持股风险,大量资金的无风险套利机会被彻底打破。实际上,大宗交易的优势依然存在。因此,近两个月来虽然大宗交易的成交数量接近腰斩,但大宗交易这种方式并未如当初预料中的销声匿迹。
一家股权投资机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同于上市公司一般的大股东,由于相关股权产品本身的退出时间比较长,一般都在5年以上,减持新规出台之后,为了不“浪费”减持的份额,尽快实现获利退出,一般都在能够减持时就立刻减持。“在这种情况下,大宗交易90天能减持达到2%的份额,在各种方式中也是有优势的,一年就最多能减持8%,而通过集合竞价只能卖出4%,而且大宗交易的优势仍然存在,不会对股价造成太大波动,这让我们的成本也有一定降低。”
同时,减持新规对于一些希望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建仓的机构而言更是利好,而且在谈判中更具优势,可以拿到更高的折价股票。“我们一般都是在大跌中找到机会,提前布局获取超额收益,大宗交易这种方式也可以避免建仓过程中对股价的波动影响,降低建仓成本,对长期看好的一些股票我们可以直接接盘,并不太受限于减持新规。”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说。
一位从事定增业务的人士表示,他们目前相关的定增产品都只能延长退出期限,也会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进行减持,但目前这种方式并不太多,只出现了一个通过大宗交易退出的项目。该人士表示:“接盘的机构有一些要选择股票,有一些则是因为折价因素谈不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