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原南坪县)境内,因荷叶、盘亚、亚拉、尖盘、黑果、树正、则查洼、热西、郭都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景区面积60,000多公顷,海拔在2,000米以上,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内分布114个湖泊,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有翠海、叠瀑、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
据《国家人文历史》文章介绍,与中国多数风景名胜不同的是,她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直到上世纪中叶,只有山间小道与外界相通,藏民在这里世世代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把雪山视为男神和女神,把湖泊视为女神梳妆打扮的脸盆,把漫山遍野的树木视为女神的长发,这里的自然生态得到敬畏,成为包括大熊猫在内的珍禽异兽的家园。
地震前的九寨沟火花海景观(图源:VCG)
九寨沟景点遭地震破坏(图源:新华社)
九寨沟的价值是怎样被外界发现的?在发现过程中,哪些人对九寨沟的保护起过关键作用?曾有作家在1978年进入九寨沟参观,为保护九寨沟著文呼吁,被称为“九寨沟之父”,这种说法是否妥当?其实是一个需要梳理的问题。
外界最早有大队人马开进九寨沟是1966年,这队人马来自林业部门。他们的任务不是保护景区,而是伐木。九寨沟的最大特色在于成群的湖泊和瀑布,而构成湖泊、瀑布的水源全靠森林涵养。所幸当时伐木技术比较落后,所以九寨沟的环境虽然遭到破坏,但没有很快毁灭。
1975年,终于有一个农牧渔业部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出了“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景区”的结论。同年,中国林科院院长、著名林学家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他身临其境,大为惊异地说,“我到过欧美数国,也从未见过这样奇美的自然景色。”随即上书四川省政府和省林业厅,要求很好地保护这里的自然景色。省林业厅立即发文指示县林业局:“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沿沟200米以外才准予砍伐。”这项措施力度虽然有限,却是林业部门保护九寨沟的最早举措。
九寨沟瀑布
1976年8月16日,松潘发生7.2级地震,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蔡文彬被任命为抗震前线救灾总指挥,当晚率500辆军车、2000名解放军、近千名医生,星夜出发奔赴地震灾区。经过了20多天的日夜奋战,到9月8日,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基本完成了救灾任务。南坪县委领导向蔡文彬建议,本县有条沟,沟里有九个寨子,四十多个梯级湖泊,取名九寨沟,风景优美,空气新鲜,花香鸟语,山花烂漫,湖水五彩缤纷,水清如镜,是个值得游玩的好地方,希望你们到九寨沟玩两天。
蔡文彬根据县委介绍,安排了两天时间,让全体救灾人员到九寨沟旅游。到了九寨沟,蔡文彬感到名不虚传,简直是个仙境般的旅游胜地,于是立即通知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电视台的随行记者,把九寨沟的主要景点全部拍摄下来。9月9日,接到省委紧急电话通知,立即赶回成都参加毛泽东去世的悼念活动。9月下旬,悼念活动结束后,蔡文彬向四川省委汇报了九寨沟的情况。省委书记认为很好,当即决定向国家旅游总局写报告,申请开发九寨沟。1977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带队到九寨沟考察,正式定九寨沟为国家级旅游开发项目。
197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在《关于建议在四川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中,提出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见。随后,四川省委指示省林业厅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共同制定包括九寨沟在内的新建自然保护区的具体规划。
1978年11月30日,下令停止在九寨沟伐木。
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1982年,《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到四川参加西南党史座谈会,何郝炬副省长告诉他九寨沟是最美丽最神奇的地方。胡绩伟行车两日,赴九寨沟考察,回京后积极促进将九寨沟正式开辟为旅游区。年底,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
199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次年底九寨沟“申遗”成功。
获取更多财经新闻讯息,请关注财经365。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