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是学界眼下讨论的话题之一。对此,两年前提出新周期概念的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员首席专家陈东琪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型改革效果正在显效,对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中国已经步入新周期的门槛,今年GDP增幅预计可达6.8%左右,GDP总量可达8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他指出,中国经济正呈现稳定性,适应性,均衡性和有效性的新周期特点,因此不必太在意GDP的短期波动,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会在6-7%之间波动;但汇率、房地产和债务风险仍需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的复苏是很不起眼地复苏,是微复苏,是结构型复苏,正从以往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动能对经济的贡献正在增加,看看长三角,珠三角涌现出那么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陈东琪称。
他认为,尽管8月份CPI和PPI均有回升,但仔细分析物价上涨的背后与供给侧改革后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对应性提高有关,因为原来无效供给对应有效需求,就产生供大于求;而现在无效供给减少,同时粮食结构、工业品结构都在升级,在现实中感觉到过剩的东西少了,产品的价格也在提高,这主要是供给侧改革本身的收缩效应。
同时需求端对高端商品的需求仍然强劲,包括企业和家庭个人,企业需要高端产品,智能制造需要更好的钢材;纸涨价和中小企业因环保关停大企业提高价格以及需求水平提高有关。
“今年CPI在2%左右,明年2.5%左右,主要看粮食价格,而PPI不会那么高了。今后几年通胀不会很高,估计在2-3%之间,原因在于一是工业品制造能力很强、房地产价格泡沫正在逐步挤压、粮食生产率提高。”陈东琪称。
他认为,6-7%的GDP增幅对应2%左右的CPI涨幅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匹配。只要今年CPI在2%左右,PPI在6%左右,应该比较理想,工业经济没有紧缩效应了。
中国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同比涨幅创七个月新高,连续一年维持正增长的PPI亦创四个月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