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15日在“2017金融街论坛”上指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中,三地发展不平衡是一大挑战,消费结构升级是目前的短板。未来需加强顶层设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促进三地平衡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打造19个城市群,其中京津冀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基础,并与我国发展战略相吻合,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挑战。从内部来看,京津冀最大的特点是发展不平衡,河北的很多指标与天津和北京相比差距较大。此外,还存在环京津的“C型”贫困带问题,即在北京、天津以外,河北地区的39个国家级贫困县构成了“C”型不闭合的贫困带。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集约式发展的道路,而高效的金融体系和统一的金融市场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之路在于消费结构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之路在于消费结构升级。
王国刚表示,中国居民生活水平进入小康以后,消费结构就应该升级。本世纪以来,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包括交通、健康、养老、保健、医疗、教育等,在这些方面北京占据“独一份”的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扩大这些优势的规模。“消费结构升级是目前的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短板补齐。只有短板补齐了,金融落地才能落得下去。”
期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对于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该怎么走,霍学文建议,“一行三会”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允许金融机构跨区域提供金融服务。未来的工作包括:加大对三地区域股权市场互联互通、互助服务方面支持的力度;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京津冀金融机构在京津冀区域内开展业务创新,尤其是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绿色债券、PPP、资产证券化等产品。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党委书记、局长聂伟迅提出,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建议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尽快出台针对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在金融方面的指导性意见,指导三地优化区域金融空间布局,理顺金融发展链条,为金融支撑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政策遵循。同时,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希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一行三会”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磋商合作,探索形成紧密、高效的衔接机制,形成监管的工作合力。
周学东强调,要下决心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对于如何解决“C型”贫困带问题,一要打破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行政壁垒,引导京津地区金融资源跨区域配置;二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力度;三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当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要扩大融资渠道,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应探索开发“雄安贷”和“雄安债”产品,稳妥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
河北省金融办副主任彭景辉表示,要探索三地股权交易市场合作模式,在企业融资、上市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研究推进与新三板主板的转板机制,三地共同探索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京津冀资本市场,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和挂牌企业的发展。此外,要开展金融政策创新试点,建议国家层面在金融创新方面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可以在京津冀地区先行先试。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可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创新试点,通过投贷联动、无抵押质押信用贷款等方式增加贷款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