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自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随着制度密集出台,执法力度加大,国内环境已大幅改善。截至8月,北京PM2.5浓度连续6个月创历史同期最低。2017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70%,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这意味中国发展建设正稳步实现“经济环保两不误”。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报道:“最近这几个月,北京空气一直不错,今年的蓝天白云比以前多了。这几年政府对大气治理投入很大,效果也很好。”家住丰台区的北京市民郑昊说。今年3月份至8月份,北京PM2.5浓度连续6个月创历史同期最低,8月北京PM2.5月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是自2013年有PM2.5监测数据以来,月均浓度首次低于40微克/立方米。
北京8月PM2.5浓度创新低
自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一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中央环保督察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督察,实现全覆盖。另外,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完成修订。“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五年来,针对一些地方履职不到位、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40多个市(州、县)。
各类措施成效显著,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7.2%。2017年上半年,全国水环境改善,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70%,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比例为8.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此外,全国共有27个断面水质下降,部分地区完成2017年水质目标难度较大,要加大治理力度。
另据新华日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过去十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高强度投入,已显著改善地表水水质。
该研究项目探讨了中国近十年来地表水水质变化情况及对政府部门主导的生态环境修复投入的定量响应关系。研究小组对中国各流域共计145个国控监测站点2006年-2015年逐周的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包括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及氨氮的变化规律等,同时结合中国近二十年来在生态环境领域投入的相关数据,得出研究结果。
丧失功能水体比例续降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地表水质污染最为严重,这与上述区域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生产总值及高人口密度相对应。研究显示,地表水溶解氧显著上升,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则显著下降,意味着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显著下降,当前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了解更多财经新闻资讯,请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