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只是28000亿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只是28000亿

2018-01-31 10:46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作者:刘学辉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除了数万亿GMV的差距,除了28000亿人民币市值的差距,最重要的是两者在商业模式上的差距,以及刘强东与马云在战略远见上的差距。这些差距,让“屡战屡胜”的刘强东也感到无可奈何。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只是28000亿

在中国目前的互联网行业中,京东集团是除BAT之外最受追捧的明星企业。

截止美股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京东集团市值高达710亿美金,折合4496亿人民币。百度市值为880亿美金,京东距离百度的市值也仅有170亿美金之遥。

但是,作为京东最大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集团市值却已经达到5199亿美金,折合32921亿人民币。京东虽然被视为阿里巴巴集团最大的挑战者,但其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市值差距却不断拉大,已经超过28000亿人民币。

业绩差距

市值是企业当期业绩与未来预期业绩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反应。

2017年11月2日,阿里巴巴(NYSE:BABA)发布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这一财季,阿里巴巴集团营收551.22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为174.08亿元,同比增长146%。

2017年11月13日,京东集团(Nasdaq:JD)也发布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为837亿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为10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净亏损5亿元人民币(备注:京东与阿里巴巴的财年计算周期有所区别)。

从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来看,阿里巴巴集团的净利润是京东集团的17倍之多,两者尚不在一个当量。盈利能力的巨大差距,也解释了京东为什么与阿里巴巴在市值上存在超过28000亿元的距离。

虽然京东837亿元的营收要高于阿里巴巴的551亿元营收,但其营收的含金量要比阿里巴巴低很多。这是因为京东采取的是类似沃尔玛的自营模式,其把自营商品的销售货款都计入到了公司营收;而阿里巴巴采取的是类似万达广场的平台模式,阿里巴巴只是把帮助商家实现销售所获取的佣金算作营收,而不把帮助商家销售商品的货款计入其中,所以导致京东的营收高于阿里巴巴。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只是28000亿

在电子商务领域,GMV(成交总额)是衡量一家企业交易规模的常用指标。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全年的GMV接近4万亿规模;根据京东2016年财报,京东全年来自自营业务的GMV为人民币3723亿元,来自平台业务的GMV为人民币2720亿元,合计也只有6443亿人民币,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

在现金储备上,阿里巴巴集团也遥遥领先于京东。截至2017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598.55亿元;同期,京东集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418亿元。

业务差异

虽然有很多人拿京东与阿里巴巴来做对比,但就业务范畴来看,京东与阿里巴巴两个企业具有明显的业务差异。

京东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与京东物流。京东商城是一家以自营业务为核心的B2C电商平台,京东金融与京东物流是在京东商城B2C电商业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两个附属业务。

而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范畴远不止是一个B2C电商公司,而是包括了核心电商、互联网金融、物流技术平台、云计算、数字娱乐与其他创新项目。

在核心电商业务方面,阿里巴巴最近一个季度的电商营收为人民币464.62亿元,其中来自国内商业零售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395.57亿元,约占总营收的72%。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28%来自国内商业批发业务、国际商业零售业务与国际商业批发业务,合计69亿人民币。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受付费用户强劲增长、高附加值服务对收入结构的优化驱动,在该季度,阿里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99%至29.75亿元,预计年内营收破百亿,将成为与亚马逊、微软并驾齐驱的三大云计算公司。

在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领域,阿里巴巴大文娱整合效果显现,优酷视频的日均订阅用户,当季同比增长超过180%。来自数字传媒和娱乐的营收为人民币47.98亿元,同比增长33%。另外,来自创新战略和其他营收为人民币8.87亿元,同比增长27%。

相比阿里巴巴的多层次业务布局,京东还只是一个纯电商公司。

金融与物流

依托庞大的交易规模,各大电商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与物流业务。相对惨烈的电商竞争,互联网金融与物流业务更具有获利能力,可以大大改善这些电商企业的盈利结构。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只是28000亿

京东集团在京东商城的基础上孵化出了京东金融与京东物流,苏宁集团在苏宁易购的基础上孵化出了苏宁物流与苏宁金融,而阿里巴巴更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在淘宝与天猫的基础上也培育出了蚂蚁金服与菜鸟物流。

2017年京东金融以600亿人民币估值完成A+轮融资,近期又传出京东物流100亿美金估值的A轮融资计划,但这二者的业务都始终只是服务于京东商城当前的用户与商品交易,并没有摆脱对京东商城主业的依赖。

而区别于京东金融与京东物流,蚂蚁金服与菜鸟物流早已经摆脱对阿里巴巴电商生态的依赖,成为整个社会的商业基础设施。

2017年12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蚂蚁金服以4000亿人民币估值高居榜首,超过了滴滴、小米、新美大和今日头条等四个准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更是成为当前线上、线下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只是28000亿

2013年,马云曾提出一个愿景,希望未来全国快递24小时送达,全球72小时送达。为了实现这个愿景,2013年5月,菜鸟网络作为阿里巴巴生态内的物流技术平台公司正式成立。除了阿里巴巴集团以外,顺丰、三通一达等中国最主要的快递公司,均为菜鸟网络的股东。

区别于京东物流是一家传统的快递公司,菜鸟物流定位一家科技公司,其不雇佣任何一名快递员工,也不配送任何一件商品,而是投资于数据与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和物流伙伴共同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与全球超级物流枢纽建设,以提升社会物流效率为目标。菜鸟物流在已投入数百亿元的基础上,未来五年还将联合全球物流伙伴,继续投入1000亿人民币,加大EWTP全球物流枢纽建设与海外仓布局。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投资53亿元将所持菜鸟物流的股权从47%增至51%,菜鸟物流的估值也因此增长至1325亿元。

京东集团在物流与金融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已经平台化、社会化的蚂蚁金服与菜鸟物流相比,相去甚远。

京东与天猫模式之争

京东在B2B、C2C、云计算与文化娱乐等领域都几乎是空白,所以,京东的竞争对象其实不应该是整个阿里巴巴集团,而只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B2C电商业务:天猫商城。

京东商城与天猫商城都是定位为以B2C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借助互联网渠道实现商品销售,但两者在商业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解决“如何赚钱”的问题,其内涵包括“通过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为目标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最终获取商业价值”。

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是低买高卖的差价模式,其从供应商处采买商品,加价销售,最终赚取差价。天猫商城的模式则是帮助商家实现销售的平台模式,不赚取销售差价,而是靠为商家赋能,提供增值服务,赚取佣金回报。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只是28000亿

那么这两种商业模式孰优孰劣呢?

如果用大家熟悉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来类比京东与天猫的模式,京东模式类似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而天猫模式更像是去中心化的自由市场经济。

京东商城采取自采自销与自建物流的模式,靠一己之力掌控了交易的全部环节。天猫则采取开放的平台模式,建立规则,不直接参与采销与物流配送,而是赋能商家,整合社会化物流,让商家在其创造的平台上自主经营、自由竞争。

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多、快、好、省。

多,即品类的丰富性。在品类的丰富性上,京东的自营模式暴露出了极大弊端,京东不可能依靠一己之力成为所有品类的专家,去独立采购、销售全世界所有品类的商品,尤其像服装、食品等一些非标准化的产品。而天猫的平台模式则是动员数十万商家资源,由他们在天猫平台上自主经营,使得天猫商城在品类与商品的丰富度上远超京东商城。

快,即用户收到货的速度。到货速度一直是京东商城的核心竞争力,在初始阶段,京东商城一度依靠自建物流给局部地区用户带来了更快捷的配送体验,也分流了一部分天猫商城的用户。但是随着菜鸟物流的推进,阿里巴巴在利用社会化物流带来的配送效率提升方面会与京东物流无限接近,体验差距会越来越小。

另外,采用自建物流的方式来覆盖偏远地区,在商业上会很不经济。最重要的是,利用社会化物流,天猫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在双11销售波峰时期的配送压力,而京东依靠自建物流,在618销售波峰时会遇到巨大的配送压力,在销售低谷时又会出现严重的物流资源浪费。

好,即产品的品质。京东与天猫都是经营其他品牌产品,基本都能保证正品,在产品品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化。

省,即产品的价格。京东商城在自营模式下,需要核算商品的采购成本与各种运营费用进行定价,很难灵活调整。而天猫的平台模式,不需要阿里巴巴在价格与服务上做太多干涉,只需建立一套维护各商家公平竞争的机制即可,各商家会从自利的角度,为用户极尽可能的提供更低的价格与更好的服务。所以,在天猫平台上,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是自由竞争机制带来的结果。所以大量对价格更敏感的用户会留存在天猫平台,在各个商家之间进行比价。

京东商城虽然凭借较好的用户体验俘获了一批忠实用户,但在与天猫商城的全面比拼中,除了物流体验略占优势,产品品质相差无几外,在品类丰富度与产品价格两个核心要素上处于明显劣势。

京东商城成立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天猫商城前身是淘宝商城,2008年才成立,2011年从淘宝中独立,2012年更名为天猫商城。在面对与京东的竞争时,天猫商城其实是作为阿里巴巴的防御型产品出现,比京东商城起步要晚,但运营能力更强的天猫商城很快就实现了对京东商城的全面超越。

除了在交易规模上很难企及天猫之外,无法实现规模化盈利,是京东商城面临的最大的商业模式困境。京东自采自销,自建物流,赚取差价的模式,决定了其很难获得可观的利润。

以家电、3C等京东的优势品类举例,这些品类的毛利水平在10%-15%左右,减去相对固定的仓储物流与售后安装费用,减去高昂的流量费用与人工费用,只能获得极为微薄的利润甚至出现亏损。

根据京东最新一个季度的资产负债表显示,京东集团的应付账款高达675亿元,应付债务123亿元,流动负债合计高达1095亿元,是其504亿净资产的2倍。

这1095亿人民币的流动负债,多是对供应商货款的占用。京东商城之所以能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还能存活,正是得益于能够长期占压供应商的巨额资金。

在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与京东物流都还不能贡献规模化盈利时,总结京东商业模式的核心,其实不是销售差价,也不是金融与物流服务收入,而是通过沉淀巨额供应商资金获取可观的资本收益与经营现金流。

人员膨胀带来的管理压力

在前不久召开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刘强东在接受凯雷资本大卫·鲁宾斯坦访谈时说:“截止到昨天晚上,京东一共16万1778人,我们去年一年增加了大概3万多名员工。“”而同期,阿里巴巴集团只有5万人。

京东集团16万1778人支撑的是其700亿美金市值与数千亿的GMV,而阿里巴巴5万名员工支撑的是5000亿美金市值与数万亿的GMV。

京东商城的自采自销与自建物流模式带来人员规模的几何级增长,让组织的管理复杂度大大加剧,京东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管理压力。随着交易量的进一步攀升,人员规模还会继续膨胀,企业管理很容易出现失控。

如何驾驭如此庞大而沉重的业务,将是刘强东一直要面对的挑战。

马云曾针对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批评说,“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个悲剧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这是没办法的。你知道京东现在多少人吗?5万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长起来的,现在才23000人。收购加起来是25000人。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做快递?现在京东5万人,仓储将近三四万人,一天配上200万的包裹。我现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700万的包裹,什么概念?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试试?而且它的60%收入是在中关村和淘宝,它自己网上不可能这么大量。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去碰京东。别到时候自己死了赖上我们。”

我们不得不佩服马云的远见,京东商城正朝着其预见的方向演进,变得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沉重。

马云关于“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千万不要去碰京东”的言语引起巨大风波,事后马云微博发文道歉。马云说,“我这个人喜欢聊天,漫无目的,海阔天空,痛快淋漓而只图‘嘴爽’。这些年在很多不同场合,我说了不少的‘疯话’‘胡话’和‘愚蠢的吹牛’,给自己也给别人带去了不少问题和麻烦。这次聊天,没想到一个朋友把聊天再次录音成文,很多话确实是我说的,但媒体却弄出一个我批评京东的标题文章,传播得很快。友人间的吹牛聊天被公开成报道,对大家都不公平,特别是对京东公司可能会造成无端的困扰和添乱,我深表歉意。我补充一下我对京东的另外一些思考吧: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没有所谓真正正确的模式。适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适合自己理想的,受客户欢迎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中国互联网只有一种所谓的正确模式才是我们的悲哀和无知。当然,我们这些创业者都是在每天被人挑战指责下走出来的。”

马云虽然最后就这次事件公开道歉,但抛开故意轻视竞争对手的因素之外,也反映了他对京东模式弊端的真实看法,这也是他一直在阿里巴巴坚持轻资产运作模式的根源所在。

结语

当然,京东在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上,屡克强敌,打败了新蛋、打败了当当、打败了1号店,京东不失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刘强东也不失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与马云相比,刘强东不失勇气与斗志,但在商业智慧与战略远见上,刘强东与马云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在出席冬季达沃斯论坛时,刘强东还在强调,“我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不只是在中国,而且我坚信未来10年,中国最大的电商公司也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商公司。”

而马云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但他从不说自己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一家商业基础设施公司。在与全球青年领袖交流时,马云几乎没有提到阿里巴巴,而是围绕女性赋权、企业管理与未来教育等多个公益领域进行探讨。

前些年,马云在商业上的布局,已经奠定了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无可比拟的优势。近些年,马云的视野也已经跳脱商业竞争的层面,而是瞄向了自然环境,瞄向了商业民主,瞄向了通过技术创造社会福祉。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不是数万亿GMV的差距,也不是28000亿人民币市值的差距,最而是两者在商业模式上的差距,以及商业模式背后,刘强东与马云在战略远见上的差距。

这些差距,让“屡战屡胜”的刘强东也感到无可奈何。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