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经济策略的角度看,中国短期内打得起“大豆战”,中国此刻正握有季节优势。
德国商业银行和研究机构AgResource都指出,南美洲农作物处在丰收期,每年4月起中国进口自南美的大豆量都会主宰货源。就算中国最终不能完全回避美国大豆,但未来至少5、6个月可以完全从巴西进口。因此,中国当前可在发送威慑信号的同时,短期内不用承受大豆供应不足的后果。
中国政府还可以动用国家战略储备补充供给。虽然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亚洲主管Paul Burke表示,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大豆战略储备的具体规模,加工商也更偏好新鲜的进口农作物,但若中国真想要“以牙还牙”地报复,将赢得六个月的窗口期进行反击,象征意义也最大。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的经济状况也适合解决与美贸易纠纷。当前正值全球粮食丰收、中国猪肉供给增加,农业改革令中国的CPI和食品价格通胀压力不大,人民币升值也有助压低进口价格。中国名义物价涨幅约80%来自住房、医疗、教育和娱乐等服务业,短期能应付通胀上涨。
其次,从政治战术的角度看,中国短期内也想打“大豆战”,初级目标是通过打击农业州票仓,来帮助扭转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战况,终极目标自然是打击特朗普的连任能力。
彭博社指出,美国农业部本就预计今年美国农场的利润会深跌,净收入可能跌至2006年以来最低。由于去年和今年巴西迎来大豆大丰收,产量预计创历史前两高,作为美国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南美洲令全球大豆价格保持低位,约为2012年峰值时的一半。
美国大豆协会总裁海斯多夫(John Heisdorffer)痛心疾首地表示,早就跟白宫和国会说过,中国一旦关税打击大豆,将给美国农民带来“毁灭级的损失”,每年至少损失价值17亿美元。美国农场主本就负债率很高。如果中国的需求回落令价格进一步下跌,美国农民或面临抵押物的损失。
实际上,美国农业部今年下调了对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预期,代表美国大豆出口存在相对优势,美豆价格今年以来(算入最近下跌调整)累涨了5.6%,美国农民也在35年以来首次预期种植大豆的面积超过玉米。一旦中国打击大豆,短期内(几周后播种)美国农民来不及调整种植面积。
彭博商业周刊撰文称,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特朗普拿下了10个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州中的8个,其中的很多州在今年面临最激烈的参议院和州长选举竞争。不光伊利诺伊、威斯康辛、印第安纳、俄亥俄、爱荷华、密歇根等摇摆州的共和党候选人民调垂危,共和党在内布拉斯加和密西西比州等“铁票仓”也支持率堪忧。
无党派智库Cook Political Report认为,中国关税可能干扰共和党赢得中期选举的胜利。农业社区是很有力的选民,如果他们认为特朗普引燃了贸易战,应由共和党承担责任,可能快速改变选情。而从现在到11月,果然还差六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好符合中国“大豆牌”的脱美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