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早间,小米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已然挂在了交易所官网上,不出三个月,小米的股票就要开始交易了。
大多数人知晓的知名企业,往往以上市敲钟作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而上市,也把企业的大老板、一把手们托上了门面。从此以后,他们不再仅仅是百万名赚辛苦钱的员工们推出来的包工头,因为,上市以后,灿烂多金的资本舞台上有了他们的身影,他们成为了资本海洋上的一位弄潮儿。
辛辛苦苦一轮一轮拉融资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小米上市,着实不易。
上市,逃不出“钱”字
首先是小米集团内各公司全体上市,阵容庞大,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可不是在想象中就可以完成。
先不提公司上市后每日的交易,上市本身,就是企业、交易所、投行、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港股因为新推出的同股不同权,成为了这场交易所战争中的胜利者,因为对内地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要远远强于纳斯达克市场,而成为了现阶段最受关注的科技独角兽容纳场所。
同股不同权
对于独角兽企业,初创团队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企业上市,会由于股权稀释,导致初创团队持有的股权比例降低。
为了解决投票权的问题,很多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模式。
同股不同权,也叫做AB股结构,公司管理层持A股,拥有高投票权;一般股东持B股,拥有低投票权(一股一票或无投票权)。作为补偿,高投票权的股票一般流通性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从A类股转为B类股。
按照港交所新政,小米董事长雷布斯和小米总裁林斌拥有“超级投票权”的A类股票,相比普通股,投票权最高可达一股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为B类股,每份可以投1票。对于保留事项,均按一股一票计算。
图片来源:腾讯科技
股权结构上,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雷布斯持股比例为31.4%,如果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雷布斯的持股比例为28%。但是,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布斯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小米上市后,雷布斯身家即将超越王健林,逼近马化腾。所以,在小米上市这盘棋中,毫无疑问,雷布斯大获全胜。而小米的核心员工,必然实现财务自由。
这就是上市的好处。全球范围内,各大知名企业争相上市,利益就在于此。上市-融资-捞钱-割韭菜,既然资本市场提供这样一条康庄大道,那么企业本身也没必要继续走低头干活的窄独木桥。
小米,走完了多轮的融资,又有本次港股高估值上市。听说这次港股上市之后,马上还要发CDR在A股上市?H股发行之后,A股继续以更高溢价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先H后A的模式不可谓不妙。如果不是A股不允许同股不同权,也许还直接在A股登陆,直接获取高溢价呢!
AH溢价
由于IPO审核流程长、市场整体流动性好等因素,A股市场整体估值倍数较港股、美股更高。
若除去同股不同权的政策限制影响,在A股上市,可以帮助企业直接“捞取”更多资金。
对于同时在A股和H股市场交易的上市主体,它们的上市路径往往是先登陆H股,后登陆A股。因为,对于同一个上市主体,A股投资者以高价买入后,看到H股投资者以更低的价格参与发行买入,必然大为不满,市场必将大乱。相反地,H股发行后再在A股高溢价发行,认购A股的投资者都是在充分考量之后进行买入投资,且H股投资者不会存在不满行为,所以,先H后A是同一主体多地上市的常见套路。
一家伟大公司大举捞钱的图谋昭然若揭。不过,如果深入研读小米集团的招股书,会发现这段故事另有真相。
高估值的疑惑
截至目前,关于小米上市估值的预测,已经漫天都是。对于1000亿美元估值,吃瓜群众看后表示,1000亿美元太高了。
这一切还要从小米公司的定位开始说起。
小米公司业务范围广,究竟应该属于通讯制造业?家电行业?互联网行业或者其他?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界定。
小米2015-2017年业务占比数据
图片来源:腾讯科技
小米是手机公司,也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
这是雷布斯曾经给自己的定义。
大而全的公司,估值往往不如专注某一领域的行业领袖。这是股票市场的常态。正因业务广泛,所以在真正发行前,我们只能看到市场给出的预估值,而且范围上下限波动很大。
若把小米定位为一家硬件生产销售公司,则对标苹果公司当前17倍的市盈率,依据2017年扣除可转债因素之后的净利润54亿元,小米估值在910亿元人民币,约110亿美元。
然而雷布斯在今天最新刷屏的公开信中明确表示,“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问题来了。营业收入70%依靠卖手机,为什么敢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
招股书已经把数据说得很清楚。
过去三年,每台小米智能手机中所包含的服务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分别为28.9元、48.5元和57.9元。
从毛利率方面看,服务要远高于硬件。近三年来,互联网服务为64.2%、64.4%和60.2%,智能手机为0.3%、3.4%、8.8%,IoT和生活消费品为0.4%、8.2%、8.3%。
从以上数据来看,卖服务比卖手机更赚钱。
同时,小米在招股书中还对自己的智能硬件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尽管硬件是我们的重要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
于是答案已经很明确,小米不靠卖手机赚钱,要靠服务赚钱。
按照雷布斯的最新说法,将小米归为互联网公司,则估值应该向亚马逊靠拢。以亚马逊当前190倍市盈率作为参照,小米估值1000亿美元的评估,完全不过分。
除了高估值倍数之外,小米的盈利数据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2017年净亏损429亿元!非常过分!从2015-2017年净利润数值来看,表现也缺乏稳定性。但在报表中需要注意每个项目的意义,单纯从字面理解,很难看到亏损的原因。
小米公司多轮融资,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发生这样的亏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在上市的那一刻,此前所产生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将会转换成普通股,由债券转为股权。因此,这类“亏损”的数字越大,越说明公司被大家认可的价值高。
同时,从招股书中财务数据来看,2017年小米的销售成本猛增,是2015年的两倍多。销售、推广主要用于明星代言、线下推广、新开门店等,支出数额增大也是净利润数值亏损的原因之一。然而数字的变动体现出未来的趋势,这显然和小米的新零售战略有关。
星辰大海,不是骗人的
新零售是小米未来的重点方向。小米之家是传达品牌价值的重要媒介。
2016年小米开始推进小米之家直营店的建设,小米之家提供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展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多种功能。
对应到小米之家的思路,雷布斯提出三点要素:爆品制造流量,价值源源不断,使用户感到物超所值。截至目前,小米之家开设的店铺数量已超过100家,坪效(销售额/门店营业面积)达到27万,仅次于苹果体验店36万的业绩。
把视野拓宽到更广大的市场,来看更远的星辰大海。
小米在海外业务的规模逐年扩大。在印度,小米手机销量已傲视群雄,销量位居第一,同时计划在印度效仿中国的新零售模式,比如要在印度开一百家小米之家,扶持印度的生态链企业。而印度战略的基本成功为小米进军其他国家打下良好基础。
行文至此,对于公司谋求上市的看法,有所改观。对于多数“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成功意味着经历成功的IPO,成功地割韭菜。
然而小米不是。目前占营业收入比重最大的硬件业务,雷布斯承诺将其综合净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如果超出,将及时反馈给用户。
至于小米的上市,我们好像忽略了它最本质的意义——借钱,把钱用在刀刃上,用于开展新零售业务,用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收购更多优良标的,用于在海外打响知名度,不仅仅赚取辛苦钱。
至于上市会不会让雷布斯成为首富,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小米,这家我国本土企业,将走向国际化,走向更久的未来,走向更远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