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便利店在实体零售业中一枝独秀,各区域品牌迅速成长。罗森、全家等外资品牌加速向低线城市渗透,美宜佳、天福等内资品牌遍地开花,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加入便利店行业。
那么,这其中为什么是便利店形成了下一个风口呢?
说起便利店,我们立马想到日本便利店模式,那么针对中国现实情况,我们着重对中国一二线城市进行分析。
1. 经济水平因素
便利店商品定价高于传统超市,消费者为便利性支付溢价,因此便利店的发展是以一定经济水平为基础的。1985年,日本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并快速增长,此后日本便利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7900美元,而大部分的省会城市均超过10000美元,武汉、杭州、长沙等二线城市超过18000美元。在这些城市,均具备发展便利店的经济因素。
2. 人口因素
人口老年化与人口孤独化都是便利店发展的重要人口因素。在日本,由于人口老年化特别严重,同时大量年限人口不愿意结婚、宅在家里,更好依赖身边的便利店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3. 社会压力因素
面对中国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城市居民可能更多会将时间用在工作上,那么生活时间会进一步被压缩,便利店是这类人群解决生理需求的首选。
既然便利店拥有快速发展的客观因素,那么未来,新零售下的便利店将如何发展?
1. 多渠道融合与新技术的诞生,为便利店带来各种新机会
从2016年开始,无人便利店席卷中国市场,虽然至今很多相关公司发展不顺,但是市场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大量的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便利店行业。
同时,应用射频技术、人工智能改造用户识别、收款等环节,积累消费数据,经营者可实时监控商品动销、库存周转、吸引力等指标。科技为便利店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以技术代替人工增强体验的同时消减成本,门店将具备更强的可复制性。
2. 不同的经营模式,将极大丰富中国便利店市场
特许加盟模式、直营模式、委托加盟模式等等将给不同地区带来各式各样的便利店模式,我们不会评断哪种模式的好与坏,只会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地区,打造最适合的便利店经营模式。
3.便利店市场空间巨大,等待将是万亿市场空间
2016年,国内便利店市场规模738亿元,对超市渗透率仅2.5%,规模尚小,发展空间大。2005-2014年间,对超市渗透率稳定在2%左右,2014年后开始加速上升,至2016年达到2.5%。
对比日本,1989年以来日本超市规模保持在12万亿-13万亿日元,便利店规模持续增长,到2016年渗透率为47%。市场空间测算,2016年中国超市规模约2.8万亿,以此为基数,按47%的渗透率测算便利店市场空间超过1万亿。参考日本2336人/店的饱和度,我们测算中国14亿人口对应便利店约60万家。若仅考虑7.9亿城市人口,对应便利店34万个,更接近真实市场空间。
保守按每店每日8000元的销售额,对应单店年销售额约292万元(远低于7-11日本2000万元+的年销售额),市场空间达9928亿元;考虑到后续的经营效率提升,若按500万元/店/年计算,对应市场空间约1.7万亿元。
我们可以测算出: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武汉、青岛、郑州分别仍有11930家、3374家、6255家、6622家、4541家、3940家、4109家的增量空间。
写在最后,未来便利店市场前景无限,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日本便利店发展,我们只能参考,而不能照抄。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提高,我相信,中国便利店会更好的服务好中国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