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笔者到重庆公安办因公出入境手续时,快意十足地感受了一把便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本准备“习以为常”地排队缴费,却“见所未见”排队之人寥寥无几,用他们开发的微信支付系统,不到30秒就搞定付款,省力、省时又省心。
出入境政务服务涉及面比较广,采取微信缴费的方式虽是收费方式的小创举,但对服务的群众意义重大。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在“放管服”背景下,重庆如何强化非税征管?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当即走进重庆公安出入境管理总队长杨建的办公室。
网络高速:缴费越来越便捷了
“你刚才办证费是用微信缴的吧!这个系统是依托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开发的出入境证件工本费缴纳平台,3月初才试运行。”杨建轻松的表情里夹着丝丝兴奋。
杨建又进一步解释说:“去年,重庆办理出入境191.9万人次,如此大的缴费规模,服务大厅64个人工缴费窗口也很难满足办理需求,经常人满为患。为了减少等候时间,我们开发了微信支付系统,只需简单4步操作即可移动支付,刚试用1个月,微信缴费就占了三成,我们打算待系统完善稳定后推广,让群众少跑马路多跑网路。”
据了解,重庆财政近些年力推“互联网+”财政政务服务,重头戏就是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非税收入收缴、财政票据办理流程进行再造,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
饭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2013年重庆财政开发票据电子化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2014年9月试点,到2016年底,全市已累计安装系统2.1万个,市本级安装0.3万个,实施面达到99%。2016年通过系统收缴的非税收入占43%。对余下1%仍在使用旧系统收费的近10个单位,重庆计划今年6月关停。
重庆财政非税中心负责人表示,此系统不仅是为了方便缴款人缴款,更重要的是将政府所有的收费置于“阳光”之下,任何一笔非税的缴款人、缴款渠道、资金流向都一目了然。
借助该系统,重庆公安出入境部门顺势开发了微信支付系统,并启用了“新版非税系统”,与银行、财政等专网系统建立实时的数据交换机制,对出入境收费从票据领用、分配、开票、POS刷卡、收费确认、对账核销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
在核心的收费环节上,重庆公安出入境部门创新“三步走”。第一步,多证一票一刷卡缴费,前台收费效率提高30%。第二步,开发自助缴费终端,人工柜台工作量减少六成。第三步,打造“指尖出入境”,开发出入境证件工本费微信支付系统,在人流量较大的出入境办证厅、商圈派出所等地布设24小时自助办证点,置换警力50余人,纸质票据用量下降七成,自助缴费占到56%。
同时,为深入挖掘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汇集的大数据,重庆公安出入境部门正在利用公安信息和整合的各类社会资源信息建设大数据系统,用大数据更好地服务民生。
清费降费:收费越来越透明了
众所周知,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除了税还有费,即非税收入。清费降费,既是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大事。
“这几年,清费降费力度特别大,政府收费越来越透明了。”在谈到对非税收入的感受时,杨建如是说。
重庆市财政局综合处负责人向笔者进一步解释,杨建口中的“政府收费越来越透明了”,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中央层面统一取消、停征、减免的收费及基金,重庆不折不扣落实,没有走样变形;另一方面,结合重庆自身实际,瞄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痛源”自行出台了一系列降费清费政策。
2013年至今,重庆按中央要求取消、停征、减免收费和基金近120项,每年减负32亿元,其中仅今年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35项中央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后,每年就减负20亿元。
上个月,重庆已将2000年自行设立、收了16年的货物港务费取消,仅此一项每年就减收5000多万元。重庆取消该收费项目的缘由有二:一是周边的四川、江苏、湖北等兄弟省市陆续取消了货物港务费。二是重庆正在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需要创新政策体系。若继续收取此费,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据了解,重庆今年将清理地方涉企收费11项,预计新增降费16.4亿元。其中包括取消货物港务费、集中绿化建设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8000万元;取消、降低造价信息服务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服务费等4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降2.6亿元;其他涉企收费1项,主要是改革输配电价,降电价13亿元。
念紧箍咒:管理越来越严格了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非税收入执收管理和监督,不得向执收单位下达非税收入指标。非税收入应当全部上缴国库。”杨建对财政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中的这段文字深有感触:“不下指标,压力变小了;分毫收入都归公入库,所有开支均预算保障,吃‘杂粮’变成吃‘皇粮’,职能回归了。”
据了解,为规范非税收入执收行为、消除“以收定支”影响年初部门支出到位率和造成部门间支出水平不平衡、发挥公共财政治理职能。重庆按财政部部署,坚决实施非税收支脱钩管理,收入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严格减免缓事项审批,部门征收成本等支出由财政根据其完成工作任务实际需求统筹安排。
“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非税收入占比降低是发展的趋势,绝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就拿非税做文章。”在今年初重庆全市财税审计统计工作会上,市财政局局长封毅的这番话,掷地有声,足见重庆对严管收费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事实上,除了收支脱钩,套在重庆非税管理头上还有三道“紧箍咒”。
第一道,法治。新预算法明确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要求。重庆在非税管理上不管是项目设立、征收解缴,还是预算管理、票据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减免缓审批均严格执行财政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目前,重庆正在修订《重庆市罚没收入管理条例》。
第二道,督查。重庆财政围绕非税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微观执行”之间的有效、高效互动,采取自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督查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督查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多形式的督查,既督查在政策的执行上是否存在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换“马甲”,更督查在收入的使用上是否合理合规。
第三道,公开。对清理后国家允许保留的收费和基金,重庆编制目录清单,明确项目的名称、设立的依据、收费的标准、征收的程序等信息,在市政府、市财政局、各执收部门的官网长期公布、实时更新,并已分5批发布《重庆市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措施目录清单》。同时,建立收费政策宣传发布和政策解读的信息公开机制,要求所有政府收费必须向社会明示收费名称、标准、范围、文件依据等,否则缴费人有权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