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在十万亿级蛋糕的诱惑下,各路资本竞相布局。
与此同时,低成本、稳定性的资金来源成为各家机构领先行业的重要命门。截至2017年6月,消费金融ABS累计发行额约1500亿元,而在2016年底,市场上已发行消费金融类ABS(资产支持证券)累计发行金额超过1000亿元。分析人士称,消费金融ABS金额增长50%,加速扩容的现状与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消费信贷的小额分散属性契合ABS产品的基础资产,ABS将成为消费金融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ABS市场“新贵”
自2016年起,消费金融ABS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第三大类的资产类型。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2014年以前,我国消费金融领域没有发行过ABS相关产品,从2014年平安银行发行首只产品开始,2015年全国共计发行7只产品,总额度为138.44亿元;2016年,ABS产品发行数量已攀升至51只,总额度达936.32亿元,是2015年的6.76倍。
进入2017年,各家机构似乎铆足了劲头,消费金融俨然成为今年ABS市场最为火热的“新贵”。6月起,读秒和小米金融各自宣布其ABS专项计划落地。其中,读秒主导的“读秒-去哪儿网‘拿去花’第一期消费分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小米金融旗下小米贷款的30亿储架式ABS专项计划也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批准。
5月16日,捷信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捷赢2017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超23亿元人民币。5月12日,第1车贷与京东金融宣布合作发行6.25亿元“浙金·微融7号资产证券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基础资产的受托机构为浙商金汇信托。同月,百度金融与佰仟租赁、华能信托等在内的合作方联合发行国内首单区块链技术支持的ABS项目,发行规模为4.24亿元。该项目为个人消费汽车租赁债权私募ABS.
机遇挑战并存
毫无疑问,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给消费金融类ABS带来无限机遇。近几年来,得益于传统消费观念升级,我国居民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马上消费金融最新用户数据显示,18-25岁的90后人群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占比高达46.14%,呈雄霸天下之势。此外,从消费金融用户的工作年限分布来看,工作年限与贷款之间呈现“二八”特点,即工作5年以下和工作6-10年的职场人群,借走了84.22%的消费贷款。
各类消费金融公司也发挥其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布局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电商系机构主要依托线上电商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赊购”;银行系机构竞相推出更便捷的移动端消费金融产品,引导客户信用卡消费分期或账单分期或向用户提供以现金贷款为主要方式的消费贷款;而互联网系消费金融机构依托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例,去年他们就与甜橙金融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教育、装修、旅游、租房、电商等领域进行细分挖掘。
消费金融ABS前景可期,但也不乏隐忧。中诚信征信总经理闫文坦言,信息不对称是制约消费金融ABS市场发展最重要的瓶颈,这个问题在资产方主体信用较低时尤为突出。原始权益人风控标准不一,资产服务商资产管理能力和存续能力尚待验证,尽职调查有效性存疑,投后管理操作风险过高,信息披露不彻底,使得消费金融ABS市场在投资人眼中就如同阿克洛夫描述的“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另一方面,许多拥有优质资产的公司苦于主体信用不足,只得依赖高成本的资金渠道,这又迫使它们不得不在继续成长和获取高风险资产中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