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微博刷量软件“星援App”被下架,不少新闻对此事是这样描述的:“2018年蔡徐坤新歌视频1亿转发量的幕后“黑手”——星援APP被查。该软件疯狂牟利,应粉丝刷流量需求在半年内吸金800余万元。”许多蔡徐坤粉丝在网络上对此鸣不平,声称自己的数据并非购买所得,同时也有更多人呼喊“星援被端了,我们往里面充的钱怎么办?”另有一波人则是抓住这个“微博刷流量工具”空窗期进行推广,如“还有哪些软件可以为自己的idol偶像应援呢?XX粉丝会App中也有偶像应援的功能哦!”之类的广告贴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微博数据刷量的灰色产业链绝不会随着一个App的下架就此终止。当然,数据刷量这一灰色产业链也不可能仅仅存在于一个互联网平台,需要靠“流量”提高“身价”的也不仅是流量明星。
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刷量平台在我国总共超过一千多家,其中规模和数量占头部的100家每个月的流水超200万。该产业链上的人员规模累计达900多万。而从结构上来看,流量黑产最活跃的地方为“社交平台”,已经占到了整个产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长视频类位居第二。
那么除了微博,流量黑产聚集最多的还有哪些平台呢?
作为社交类App中的排头兵,QQ与微信一直受到各种网络黑产的重点关注。腾讯也从2004年起,就成立了安全团队投身于与刷数据等网络黑产的对抗战中。开始时这一团队的主要任务为抵御盗号。后来随着腾讯自身业务发展,“黑产”的业务范围随之扩大,这一团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诈骗、红包、微信公众号数据造假、恶意SDK等。
以大家熟悉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微信官方数次更新调整后台数据接口,剔除机器等非自然阅读带来的虚假数据,却次次都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效果,被许多新媒体行业内人士称之为“自媒体届315”。其中2016年9月的后台部分接口升级导致“6成公号数据下降,124个号暴跌80%以上”的事件令人尤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