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药神、股神、财神三星高照,我们到底该拜哪个?(3)

药神、股神、财神三星高照,我们到底该拜哪个?(3)

2018-07-16 08:59  来源:饭统戴老板 作者:董指导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饭统戴老板

2. 富国与穷国:搭便车的印度

1954年,曾帮助中国抗战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圆了他15年的梦想。在他乘坐着敞篷车从机场来到宾馆时,上万人夹道欢迎。这次考察让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为感叹,不禁在想,中印同为由殖民地转化而来的国家,都存在人口多、底子薄的问题,中国道路很值得印度学习。

于是,回国之后尼赫鲁就定调,印度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为之奋斗十年之后,尼赫鲁遗憾离世,将“没有穷困、疾病与愚昧的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乞求与哀鸣不能从英国得到任何东西”的独立信念,留给了他的女儿—被称为“印度铁娘子”的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不久便继承父业,上任后便选择向“疾病开刀”。当时印度采用的是英系专利法,对原创药具有很强的保护,因此印度99%以上的药品专利和近90%的药品供应,都由跨国制药企业控制。美国人都叫苦的药价,印度患者自然无力购买,只能在信仰的慰藉中等死。对此,英迪拉大为不满,怒斥道:医疗发明,将不设专利权,生死之间不能牟利。”

英迪拉·甘地,印度的铁娘子

因此,1970年,英迪拉政府便修改了《专利法》,药品不具有专利,仅对生产工艺进行保护。这意味着不需要等待专利过期、不需要化学分子研发,只要简单修改工艺,仿制药就可以销售。这导致欧美政府和跨国药企大为不满,威逼利诱,但英迪拉不为所动,反而相继出台了限制外资药企投资比例、限制药价等多部法案。

这给本国的制药公司,以及数以亿计的印度穷苦老百姓,和患病群众,撑起了一把铁保护伞。而印度企业也格外争气,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印度传奇公司Ranbaxy laboratories(兰伯西实验室)。

1952年,印度商人辛格收购一家药品代理公司,随后更名为兰伯西实验室。1960年,辛格发现罗氏公司旗下一款药品没有在印度注册,于是设立工厂钻研生产技术,并在1968年从匈牙利获得了原料药,次年以本土品牌推出市场,大获成功,让世界知道,印度会做的不只有飞饼。

兰伯西实验室,Gurgaon,印度

1970年甘地夫人的新专利法颁布后,兰伯西更是如鱼得水。然而,辛格并没有停留在低端药品的仿制上,反而将利润投向研发,“建立仿制工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还要建立起向上整合产业链的能力,既要有向上游建立原料药的仿制生产的能力,又要有向下游扩展药品制剂生产的能力。”

1988年,兰伯西公司计划进军美国市场,瞄准了礼来公司即将在1992年失效的头孢霉菌素专利,希望在专利到期后,就迅速将仿制药上市销售。这个项目难度非常大,头孢霉菌素极不稳定,又具有危险性,而礼来公司对60多种生产工艺进行了注册,仿制可能性几乎为零,罗氏药业等国家大公司尝试多次,均铩羽而归。

然而,经过一轮轮的反向工程、一次次的艰难试错,历时三年,兰伯西发现了可以控制霉菌素生产的7个步骤,终于用新的工艺生产出了头孢克罗,一战功成。后来礼来公司以2000美元每公斤的价格,购买所有兰伯西生产的头孢霉菌素原料药,而兰伯西的生产成本只有每公斤500美元[5]。

从贸到工,仿中有创,不仅为兰伯西带来了巨大利润,也为印度仿制药打破了低端的印象。兰伯西随后获得了与罗氏、葛兰素史克等国际巨头合作的机会,为其提供生产工艺的研发,堪称印度医药界的富士康。

在印度准备加入WTO时,兰伯西也在为登录国际舞台做准备。仅在2004年~2006年间,兰伯西就发起了11起国际仿制药企业并购。研发支出也大幅提升,从1996年的销售额占比5%提高到了10%左右。到2007年,专利保护最严格的美国市场,已经占到了兰伯西销量的40%。

兰伯西的成功带动了一批印度公司崛起,例如成立于1983年Sun,1984年的Dr Reddy's Lab、1986年的Lupin等公司。印度仿制药快速发展,不仅占到了美国40%的市场份额,而且在PIV专利挑战申请上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自2009至2015年,总量达到了18%的比率,仅2015年就提交了近800个。而直到2017年,我国才有了第一个美国PIV挑战成功的公司。

在这种成功背后,是印度政府厚着脸皮软磨硬泡给民族医药企业争取来的宝贵时间,1970年《专利法》颁布之后,印度政府就承受着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1994年,印度申请加入WTO,签署了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但之后却各种拖延,直到2005年3月,才出台了新的《国家专利法》,号称与西方接轨。

这拖延出来的十几年,给印度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大批医药公司完成原始积累,本土巨头Dr Reddy's的股价更是在1991至2011年之间的20年内上涨了1000倍!

2005年新《专利法》出台后,印度仍然或明或暗地保护民族医药公司。例如在2006年,驳回了格列卫的专利申请,随后驳回了默克公司哮喘病治疗药物的专利申请等等。而强制许可也是印度政府常用的手段,该许可源于2001年的《多哈宣言》,允许在公共健康危机下,国家可以不经专利人许可,将专利授予第三人使用。

2012年,印度首次使祭出“强制许可”的大棒,拜耳集团旗下的肝癌药物多吉美(Nexavar)成了首个强仿对象。这种药每盒(120粒)售价28万卢比,而印度人均年收入才仅5.4万卢比。在印度政府启动了强制许可后,印度药企Natco仿制出来的药价格降到了8800卢比,降幅高达97%。

这家叫做Natco的印度药厂,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那家印度药厂的原型。电影里的那种救命药,原版是瑞士诺华公司的Gleevec(格列卫),仿制版便是印度Natco公司的Veenat,俗称印度版格列卫。

Veenat,印度版格列卫,Natco公司

总结起来,印度的仿制药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 1970年以前:市场基本被外资医药公司垄断,99%的药品由外资医药公司提供,印度本土企业极少,绝大多数贫苦穷人吃不起药。

2. 1970年-1995年:英迪拉·甘地政府的《专利法》出台,本土医药企业开始在法律的保护下,抄袭和仿制西方药品,完成原始积累。

3. 1995年-2005年:印度加入WTO,签署知识产权协议,但印度政府充分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十年过渡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和并购,本土企业逐渐国际化。

4. 2005年之后:市场全面开放,但印度医药行业已建立起了世界级的竞争力,并成为全球仿制药的制造基地,从1970年开始的行业保护政策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

到了今天,印度仿制药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全世界穷苦患者的手中,为印度赢得了“第三世界药房”的称号。欧美国家虽然一轮轮地炮轰谴责,但又抵挡不住性价比的诱惑,一批批的来采购,而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则爽快表达了感谢和支持,深谙“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这句老话。

大凡有志气的落后工业国,在面对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时,基本上都是一边贸易保护,一边模仿抄袭,努力完成本国民族企业的研发积累,赶在西方国家举刀之前,在“代理-模仿-研发-超越”这路上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在这方面,中国和印度很多行业都是同样的逻辑和路子。

尼赫鲁曾说过,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虽然,亚洲轴心已无从谈起,但印度人民还是记住了国家的努力。就如印度著名记者M. J. Akbar曾评论道:圣雄甘地给了我们自由,尼赫鲁维护了我们的独立,而英迪拉·甘地则拯救了我们的国家。

而与印度具有相同人口规模的大国,在面对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困境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