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药神和财神:中国创新之路
2011年12月初,亿万中国股民都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叫重庆啤酒的公司,这家公司除了生产啤酒之外,还在研发一款惊天动地的产品:乙肝疫苗。 早在1998年,重庆啤酒就买下了一家做乙肝疫苗的医药公司的多数股权,之后持股不断攀升,证券市场也将乙肝疫苗的美丽光环戴到了重庆啤酒头上,促使其股价从2008年的7.35元,一路飙涨到83.12元,三年时间涨了10多倍,远远超越大盘,有人更是喊出“未来市值1000亿美金”的口号。 到了2011年12月初,公司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即将公布,市场屏息等待。7号晚间,停牌中的重啤发布临床试验结果,表示自己研发10多年的乙肝疫苗,跟安慰剂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市场哗然。公司在8号复牌后,股价一泻千里,连续9个跌停,迅速蒸发超过200亿市值。 同一只股票,可以使人坠入地狱,也可以使人荣升股神。 在股票暴跌期间,一名持股者在帖子里写道:“今天回到家,煮了点面吃,一边吃面一边哭,泪水滴落在碗里,没有开灯。”这就是“关灯吃面”的由来。而著名私募泽熙投资则用反人性手法大胆抄底,并顶住浮亏越跌越买,最后成功地在股价反弹时全部卖出,获利数亿,成为其掌门人经常在公司内部援引的经典战例。 从众星捧月一飞冲天,到坠落凡间脸先着地,重庆啤酒给中国的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创新药研发是一件风险巨大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创新药的研发支出更是遵循着著名的Eroom's law(反摩尔定律):开发新药的成本大约每九年翻一番(通货膨胀调整后)。 因此,中国在创新药这个领域,真正要拜的不是药神,也不是股神,而是财神。 支持中国创新药发展的财神并不缺乏。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用优先审评、专利补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举措,来支持中国的创新药发展,受政策的推动,涌入创新药领域的资金也逐年增加。 不过在历史文章《医改的前世和来生》里,我们指出:医保未来压力逐步增大,控费和省钱将是始终不变的主旋律。对此,或许正如戴老板写的那个段子说的那样: 某基金公司,包场看了《我不是药神》,观影过程哭成一片。看完后,公司集体开会讨论,投资总监率先发言,说底层老百姓真不容易,作为资本力量,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要加大对创新药上市公司的研究和投资。基金经理们纷纷鼓掌赞同,含泪下单了一批中药股。 这其实并不是段子,A股医药公司按照上市后涨幅排名,前10名里面,有7家是中药股。 5. 尾声
中国整体医药行业大而不强,但市场规模却高达2.5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国外公司瞧我们自己家病人的眼神,都是放光的。
例如葛兰素史克的一款药,在中国的出厂价是142元,在韩国、加拿大、英国却不到30元。而医药公司吉列德(Gilead Sciences)把4款药品放入瑞士基金MPP中,低价销售给发展中国家,唯独将中国排除在外。
原因正如吉列德的CEO曾经隐晦地说过:药厂定价不是根据成本,而是根据一个国家的人均购买力。简单说,有钱的客户就多要钱,没钱的客户就睁只眼闭只眼。在这方面,海外药企的确没把我们当发展中国家看,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差钱,是财神。
当然,我们一年能喝几十亿的药酒,吃上百亿的神药,买几千亿的保健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别人把我们当财神,谁又能说不是呢?
喜欢赚中国人钱的不光有老外,更多的是我们国人自己,在这庞大的利益蛋糕面前,一切行为似乎最终都会被扭曲。
GQ杂志在2017年6月发表的文章《令人生疑的“中国药神”》,把矛头对准了《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指出这位掌握“全中国十分之一的慢粒患者”的药神,2011年放弃了吃了7年之久的印度版格列卫Veenat,转而给网友推荐印度Cyno公司生产的Imacy,而这款药似乎并不是什么好药。
因此,尽管《我不是药神》被誉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但仍无法将复杂的中国医药现实给彻底展现。在现实中,药神陆勇并非完美无缺,医药公司也并非都是黑心,而更广阔的医药江湖,更是远非一部电影完整阐述。
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成为本年,甚至近五年最佳。尤其可以理解的是,电影中巧妙地树立一个安全的靶子,将观众的情绪引导和收敛到“黑心医药公司”身上,这恐怕也是这部影片能够顺利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中国GMP与美国cGMP的比较》,范敏华,2006年 [2].《医保费用为什么失控》,烧伤超人阿宝,2017年 [3].《从入世角度看我国新药保护制度》,宋瑞霖,2002年 [4]. 印度仿制药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李宁娟 [5]. 兰伯西世界级企业之路,生物探索 [6]. 令人生疑的中国药神,GQ,2017年 [7]. 中外仿制药定价与销售深度报告,徐佳熹,张佳博,2018年 [8]. 中国人为什么用不上平价救命药,大象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