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的人不止他一个。自从知道了这里要结业的消息,客人们纷至杳来,每天店外大排长龙。每个人来这里都举着相机拍照,还有人带着画板和笔,一待就是大半天。大家凝视着这里,很努力想要在自己的记忆中留下些什么。
五十多年来,中国冰室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七点。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这里常常七点一过,厨房一下班,摄影机就架了进来。有的时候更是整天被租为片场,白天也不对外营业。每次拍电影,冰室的门口都挤满了看拍戏的街坊,里里外外围的水泄不通。
“拍电影见得多了,根本不稀奇,但是这些年来拍电影的少了,都是电视台来拍广告,好多年轻面孔,我都不认得了。”从小就住在冰室楼上唐楼的街坊一边吃着火腿通粉一边说。“只认得那些老人家,邵美琪、林雪、梁家辉,最喜欢的还是任达华。”
对熟客来说,家门口的事物实在没什么稀奇,看明星拍电影已经够过瘾,等到电影拍完真的上映了,还不一定跑去街对面的豪华戏院里再看了。可是再也吃不到吃惯了的食物见不到熟悉的店家,讲起来还是要眼眶红起来。“这里我每天都来吃,吃完了还会打包一份麦皮带回去家里给不方便下楼的老人家。和店家已经像家人一样,每天都见,以后只有偶尔约出来饮茶才能见一面了。”
对于香港的年轻一代,电影编剧Y来说,中国冰室同样是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三、
说起在《中国冰室》取景的电影,他最喜欢的是2000年林超贤执导的《江湖告急》。“这是香港很少数的黑色幽默电影,它和一般的黑帮片很不同,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写一个江湖大佬被暗杀的故事。”年轻一代或许并不太熟悉这部港产黑帮片。但是你一定听过《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它们同样出自导演林超贤之手。
大学在英国读电影,2014年 Y 刚回来香港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到周末,他会专程从市郊的家搭一个小时车来中国冰室吃个早餐,再去豪华戏院看一套五十块钱的电影。但是认真回忆起来,他说其实在九十年代初、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冰室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冰室的食物其实并不完全就是属于他的味觉记忆。
“回想起来,那些食物并没有太好吃。那是一种老茶餐厅的味道,也许本身就不是那么美味的。我有一段时间很怀旧,喜欢去金雀吃牛扒,去太平馆餐厅吃饭。可能是因为我刚从国外回来,很想去拥抱和香港有关的各种生活和情怀。但是现在我反而没有那么喜欢,更想念我在外国读书时吃过的食物。可能是一种乡愁的变异吧,也许是人成长必经的阶段。”
这段在冰室和戏院的周末成为了他探索自我,触摸梦想的一段回忆。后来他勤奋写作,在网络上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新的故事,还出了书改编成了电影,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电影行业。
“我想过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去那里拍电影,是因为它的空间、楼梯很适合机位的移动。而且可以从上面拍到楼下,俯瞰人进门的画面,有风扇在转,这些画面很老香港,是很电影的感觉。”
只是随着香港电影的衰落,近些年在这里拍的电影已经不多。最近的一部较出名的是2013年的《迷离夜》。其中在中国冰室取景的部分《放手》,讲的是迫于高昂租金的压力,不得不关掉铺面的风水师父何可最后一天营业的故事。这一天的开始,就是梁家辉饰演的风水师父和老婆在中国冰室里吃早餐。
身处这半个世纪未变的空间,回想起这一幕幕电影中的画面。远道而来的客人怀着激动地心情,仿佛朝圣一样。郑重其事,环顾四周,目光闪烁,一边告别,一边好像搭上了时光机,回到了那个辉煌璀璨的时代。小人物们在这里相遇,故事结束了,也故事开始。英雄们不甘被命运所困,起起伏伏,反转乾坤。对于熟悉的旧事物逐一退出舞台,Y的答案,是年轻人的从容:
“确实不会太不舍得,因为现在也很少去了。只是觉得少了一个便宜一点的选择有点可惜。我认为所谓的旧东西不能只以怀旧的来支撑。旧事物需要不断进步,否则当人有更好更舒适的选择,就不会走回头路了。”
离开时候,中国冰室老板和伙计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忙忙碌碌。阿姐双手托住一个不平整的铝制托盘,上面是一杯杯黑白淡奶杯装盛的港式奶茶。踩上木制的楼梯正要给夹层的客人送去。吊扇的影子在彩色的阶砖墙壁上打转,楼上传来争执、杯子打烂、笑声、枪声、肥沙,何文展,任因久……这里的一切终将逝去,但这里的一切,并不会结束。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或“财经365网”微信公众号看财经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