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12月16日讯:“并购之王”啤酒巨头转身治水发电。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 以“买买买“并购式增长著称的百威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这个巨型IPO备受瞩目,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规模保持在全球第二大。在延宕了五个月之后,它上市的敲锣声,打破了港交所持续了一夏天的寂静。
2019年9月30日百威亚太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9月30日上市当天,股价高开高走, 大涨超5%。负责敲锣的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杨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一直关注亚洲市场的增长,在这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中国、韩国、印度、越南都有。越南、泰国、菲律宾也有很多可开拓市场,我相信我们公司的产能很好,在亚洲地区有56个酿酒场和3万名雇员。百威亚太在股市上也一直有强劲需求。”
这只股票被市场看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百威传奇式的“发家史”: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依靠几次引人瞩目甚至颇具争议的 “巨型并购”,在十几年间“变身”成全球最大啤酒商。除了这一次的规模巨大的IPO,百威集团的成功,都是由资本市场的数起百亿甚至千亿美元级别的大手笔并购,一步步缔造起来的。
然而在成功上市之后,百威亚太最近在华的近期动作却显得和以往“并购狂人”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它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始谈及清洁水源和可再生能源。这家公司甚至宣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的业务本身”,并为此制定了一个到2025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到底是这家公司的“宣传” 噱头, 还是啤酒界的并购狂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真实商业实践?
并购发家史:一路挥金铸就行业巨兽
在百威的发家史中,“并购”几乎就是这个公司的代名词。外界热衷于将百威集团描述成一条“永远饥饿的鲨鱼”,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可以被它吞并的猎物。这家公司多次并购,一路狂花,才有了如今遍及全球的业务。
而其中最为使人瞩目的就是2008年和2016年两次堪为“世纪并购”的交易。2008年,比利时啤酒商英博集团 (InBev)和美国百威啤酒的所有者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两家企业合并成为百威英博(AB InBev),全球第一大啤酒商。之后它并没有放缓并购的脚步。2016年,百威英博(AB InBev)以1000多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南非SAB米勒公司,并购后的市值高达2500亿美元,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啤酒霸主。
对于这条热衷于吞噬对手的鲨鱼来说,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场更是波涛汹涌,巨兽之间的厮杀异常激烈。百威在中国的发展也在复制同样的经营逻辑: 收购,挤压(压缩成本),再重复。它在中国经历了收购哈尔滨啤酒、福建雪津啤酒等大大小小的数十次交易。发展至今,百威亚太的业务成为了百威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中国、印度、韩国及越南等市场,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企业。而百威中国区在2018年的的销量约为763.4万吨,占到亚太区销量的73%,是百威亚太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百威的可持续发展目的何在?
在2016年的“世纪并购”完成之后,这头热衷吞并的嗜血巨兽,已经没有更大的猎物可供吞并,“并购式“增长之路变得无从持续。百威的姿态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百威集团开始从热衷吞并对手的“并购之王” 转身成为“可持续增长”的拥趸。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盈利就不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著名的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徳格鲁克对此这样解释:企业从自然界获取得资源,能源,无疑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然后用原材料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再次对自然生态产生影响,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投入到市场,又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必然会对社会造成影响,作为这个社会的成员,企业必须对其造成的影响承担责任。
而百威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大手笔投入,正印证了格鲁克的观点。在百威内部,从总部到亚太到中国,有一句话在被不断地重复: “可持续发展不是百威生意的一部分,它就是我们的生意本身。”上市之后的百威亚太不愿再被人视为“并购之王”,而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好山、好水、好能源”的长线投资中。
啤酒巨鲨最爱水
“啤酒中95%都是水,如果没有清洁的水,就没有啤酒。”百威亚太执行董事、百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荣这样解释他们一直立志成为“全球最爱水“的啤酒企业的原因,以及为什么在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大规模投入被百威视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在遍布全国的30多家工厂里,百威启用创新的Green BTS自动化系统,并提高用水效率,将每百升啤酒用水量降低到3.02百升,用水效率世界领先。而目前中国啤酒业平均每百升用水量是5.5百升。